长剑无言汤献伟
第四百三十九章 崔姓之争(第2页)
崔武子声若洪钟,说道:“崔兄,时光飞逝,昔日匆匆一别,想不到你我今日在此相遇。”
崔永面无表情,说道:“武子老弟,哥哥对你可是挂念的很。”他话音未落人已稳稳的站在崔武子对面。看書菈
二人相视良久,都未再开口。众人见他们嘴上讲的客气,但神情严肃连半点笑意也没有。
五姓七望是势力最大、声名最显赫的七大家族。表面上七大世家同气连枝,订有攻守同盟,实际却各行其是,勾心斗角。尤其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的明争暗斗更是维持了数百年之久。
博陵崔氏同清河崔氏本是一脉,皆出自姜姓,因封地在崔邑而受姓崔。东周时崔氏之祖曾在齐国为公卿,后避战乱逃离齐国,开枝散叶,分为两支。其中崔业带领家人驻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即清河崔氏的由来。另一支是崔业的兄弟崔仲牟率众定居于涿郡安平县,因安平县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崔氏。
清河崔氏于汉末崛起为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在南北朝进入鼎盛,并于北朝初年达到极盛,北魏孝文帝曾亲封“卢崔郑王”四姓并称高门。清河崔氏名人辈出,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为清河崔氏的肇基之人,堪称汉末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崔林为曹魏四朝辅政大臣,官至司空,封安阳乡侯,开三公封列侯之端。崔宗伯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之一,成为北魏上层核心统治集团,此后一直位高权重。崔浩官拜司徒,封东郡公,历任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是太武帝的重臣,协助其打败胡夏、北凉,讨伐柔然,统一了北方,可谓功盖天下。后更有崔潜、崔宏、崔辑等等,无一不是当世英杰,扬名史册。前隋时,清河崔氏已位列五姓七望,连皇亲贵胄皆愿同清河崔氏联姻,借机笼络其为己用,彰显自己的地位。彼时越国公杨素身份尊崇,权势滔天,但杨素看重清河崔氏的影响,于是为儿子杨玄纵娶崔儦的女儿为妻,聘礼非常丰厚。而崔儦竟然对杨素十分轻视,觉得两家门第不等,由此可见清河崔氏的名望。“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绝非浪得虚名。
崔永面无表情,说道:“武子老弟,哥哥对你可是挂念的很。”他话音未落人已稳稳的站在崔武子对面。看書菈
二人相视良久,都未再开口。众人见他们嘴上讲的客气,但神情严肃连半点笑意也没有。
五姓七望是势力最大、声名最显赫的七大家族。表面上七大世家同气连枝,订有攻守同盟,实际却各行其是,勾心斗角。尤其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的明争暗斗更是维持了数百年之久。
博陵崔氏同清河崔氏本是一脉,皆出自姜姓,因封地在崔邑而受姓崔。东周时崔氏之祖曾在齐国为公卿,后避战乱逃离齐国,开枝散叶,分为两支。其中崔业带领家人驻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即清河崔氏的由来。另一支是崔业的兄弟崔仲牟率众定居于涿郡安平县,因安平县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崔氏。
清河崔氏于汉末崛起为关东望族,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在南北朝进入鼎盛,并于北朝初年达到极盛,北魏孝文帝曾亲封“卢崔郑王”四姓并称高门。清河崔氏名人辈出,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为清河崔氏的肇基之人,堪称汉末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崔林为曹魏四朝辅政大臣,官至司空,封安阳乡侯,开三公封列侯之端。崔宗伯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之一,成为北魏上层核心统治集团,此后一直位高权重。崔浩官拜司徒,封东郡公,历任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是太武帝的重臣,协助其打败胡夏、北凉,讨伐柔然,统一了北方,可谓功盖天下。后更有崔潜、崔宏、崔辑等等,无一不是当世英杰,扬名史册。前隋时,清河崔氏已位列五姓七望,连皇亲贵胄皆愿同清河崔氏联姻,借机笼络其为己用,彰显自己的地位。彼时越国公杨素身份尊崇,权势滔天,但杨素看重清河崔氏的影响,于是为儿子杨玄纵娶崔儦的女儿为妻,聘礼非常丰厚。而崔儦竟然对杨素十分轻视,觉得两家门第不等,由此可见清河崔氏的名望。“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绝非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