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第3页)

    元里看了全程,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个领头人,“走,我们去会会他们。”

    难民堆里的人正狼吞虎咽地吃着干粮,但每个人只分得了巴掌大那么一小块。剩下的被他们裹了起来,似乎准备留作其他用处。

    听到声响后,这一群人全部面色警惕地抬起了头,把武器横在身前。元里和其护卫一出现,这些人表情猛地一变,紧张不安,似乎是把他们认成了其他人,隐隐还有些仇恨。

    站在最中间的年轻人满面的脏灰,看着比其他人镇定得多,他一眼就看出了这里做主的是谁,紧盯着元里率先开口,嗓音喑哑如缺水枯木,“你们是谁?”

    元里摘下身上水囊扔给他,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壮士,你们是不是从汉中来的难民?”

    年轻人单手接过水囊,没喝,更加警惕,“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别紧张,我没有恶意,”元里笑了,“水也没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买毒药的钱比你们的命还贵。”

    难民们沉默了,年轻人忽然拔开水塞,盯着元里喝了一口,他的喉咙贪婪地滚动,随后便强行克制下来,将水囊扔给了自己的兄弟们。

    元里又扔了几袋水囊给他们,问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顿了顿,“汪二。”

    元里又问:“你们为什么进山?为什么只有你们这几个人?家中的老人孩子没跟着你们一起逃难?”

    三个问题下去,汪二刚刚放松的肌肉又立刻紧绷了起来,一言不发。

    元里耐心十足,“如果只有你们这些人,我们会分给你们些粮食,但并不会很多。如果你们还有妻儿老小,那我会为你们提供一份生计。”

    这句话正戳灾民们在风雨漂泊中受尽苦难的心。不少灾民们显然动心了,他们齐齐转头去看汪二。汪二抿抿唇,问:“什么生计?”

    “来我农庄做活,”元里道,“除了耕种田地之外,你们男人还要看家护院。除此之外,包吃包住还有工钱。虽算不得多少钱,但吃饱穿暖却是没有问题的。”

    汪二犹豫了一会,“成为你的部曲?”

    部曲、奴婢,是为家仆*。

    若是无事时,他们只是看家护院的家仆,若是遇到了事情,振臂一挥,部曲便是私兵。

    这个时代,凡世家富商,家中皆养部曲。

    元里温声道:“没错。”

    灾民们面面相觑,汪二咬咬牙,质疑道:“我们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如何能相信你?”

    孟护卫在旁冷哼一声,“这位是汝阳县县令府中的长公子,你们总该信了吧。”

    汪二一愣,脸色随即肉眼可见地缓和了下来,对着元里深深一拜,“原来是汝阳元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元里眨了眨眼睛,明白了这是他“名声”的作用。

    在这个时代,只要忠义孝顺之名远播的人,都不会被百姓认作一个坏人。一个人如此孝顺父母,他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元里第一次感觉到了名声的好用。

    汪二一行人已经相信了元里,于是便托盘而出。据他们所说,还有许多难民被他们安置在了山下躲了起来,那些皆是妇孺老幼,加起来有一百来号人。

    元里心中有了底,让孟护卫随同汪二一起将这些人带过来,等到夜色渐深时,再找人将他们带到农庄去。

    当天晚上,元里带着护卫队挖了些野菜熬粥暂且给他们垫垫胃,有不少人颤颤巍巍地接过碗筷,唇刚沾粥,便低声抽泣了起来,不知是欣喜于不用饿死了,还是在悲哀亲人未曾坚持到如今。

    汪二也捧着碗野菜粥吃得狼吞虎咽,刘大根凑到他身边,小声道:“汪二,咱们要是跟着县令公子的话,那贪官还劫不劫?”

    “当然要劫,”汪二冷笑一声,“汉中大旱,那狗官却送了一车又一车的银子珠宝运到洛阳,不知道是想求谁替他瞒过去灾情。咱们就算死,也要把那狗官赚的民脂民膏给抢走再死!只是元公子毕竟是县令儿子,我们不能让他为难。这事瞒着元公子做吧,不能牵连到恩人。”

    刘大根重重点头,“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

    汪二算了算,那贪官的车队,应当再过个两三日就到洛阳了。

    等劫到车队之后,他们才不要那贪官的脏钱,正好送给元公子,再求求元公子再多救救他们汉中的难民。

    以元公子的仁善,必定会对他们伸出援手。

    *

    百里之外,洛阳。

    楚王府。

    楚王爷与妻子杨氏也正在想着元里。

    杨氏眼睛红肿,似是几天几夜没睡过的模样,声音沙哑无力,“求亲信已送往了汝阳,等元府那边同意了后,咱们这就准备起来。丰儿的身体不好,不能亲自拜堂成亲。还好辞野快回来了,就让他来替兄拜堂。”

    “楚贺潮能听咱们的话?”楚王爷冷哼一声,“你让他代兄拜堂,只怕他会把元家儿郎给吓得立刻悔婚。”

    杨氏沉默了一会,“那又能如何,我们丰儿……”

    她哽咽地说不下去。

    楚王爷面色灰暗了下去,良久之后,换个话头道:“元家那孩子怎么样?”

    杨氏面色稍柔,“是个好孩子,只是家世有些不好。”

    楚王爷道:“难为这两个孩子了。”

    杨氏摇摇头,不想再多说。她拿出了老黄历,仔细看了遍后,露出了一丝笑容,“老爷,您看这个吉日如何?”

    楚王爷一看,惊诧,“六日后?夫人,这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杨氏轻声道:“老爷,再晚一些,丰儿就撑不住了。”

    楚王爷眼睛一热,半晌后无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