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绯红之月

第315章 根本分歧(五)

    1923年3月2日,苏联商务代表尼古拉耶夫和他的同志们跟着招商局局长莫里循走进了招商局食堂。食堂的空气中混合着各种食物的气息,尼古拉耶夫左看右看,一个个橱窗后,鱼、肉、面食、蔬菜,琳琅满目。只觉得摆放着各种食物的食堂有种令人开心的豪华感。

    各个橱窗前排的队伍有长有短,最受人青睐的摊位上,厨师把好多白色的面团丢进一口大锅内,用巨大的笊篱在锅中搅拌。没多久,锅中的面团就浮上来。每一名东北工作人员都要了一碗,面团数量却有多有少。

    尼古拉耶夫着实搞不清楚面团有什么好吃的,端着莫里循帮他们点好的菜经过大锅摊位前,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莫里循停下脚步,对店主说道:“老板,来六碗汤圆。每一碗六个。”

    “好嘞!”老板爽快的答道,就把刚包好的汤圆一起丢进锅里。

    菜上的还挺快,莫里循在这点时间里大概解释了汤圆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告诉众人,“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的元宵节。正是最要吃汤圆的日子。”

    尼古拉耶夫同志左思右想,也没太能想明白为何要将节日、祝福、特定形状的食物如此紧密的挂钩。最后勉强提出一个解释,“这是不是像吃圣餐?”

    莫里循觉得尼古拉耶夫尝试用欧洲的认知来解释中国文化,属于驴头不对马嘴。不过莫里循能理解为何苏联人突然这么想理解中国。在一个月前,苏联代表对东北政府的看法变得谨慎起来。在2月15日左右,谨慎几乎变成了悲观。在2月25日,悲观逐渐缓解。

    等日军的第二次进攻在鸭绿江防线前撞得粉碎,再次伤亡近20万部队,苏联代表的态度就恢复到一个月前的水平。不仅是苏联,美国商人昨天与东北招商局签署了猪鬃换铜矿的初步协议。

    首发&:塔>-读小说

    吃完了工作餐,喜爱甜口的苏联代表团对汤圆稍微有些挑剔,认为汤圆太黏,甜度也差了那么一些些。刚回到办公室,秘书就递给莫里循一封邀请函,英国驻沈阳领事馆举办了舞会,邀请局长参加。

    “我今天没空。代我向领事致歉,期待这次舞会能举办的成功。”莫里循吩咐道。

    苏联与东北当下谈的一个大单子,是东北每年从苏联远东地区进口170万吨铁矿,为期10年。谈判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此时的苏联代表团自然倾向于签署,进度走的飞快。到了傍晚,双方就完成了商业合同的草拟,只等交给各自的上级部门研究。

    莫里循的秘书此时才把一个消息转达给莫里循,“局长,维克托先生下午给你打了四个电话,请求共进晚餐。”

    英国领事馆的邀请可以推掉,维克托的邀请真的不太好推辞。这家伙与东北合作时间很长,在英国的东南亚殖民地很有人脉,为东北提供了很多贸易机会。

    回头看了看已经准备晚上好好搓一顿的苏联同志,

    就想到这帮家伙们举起倒满伏特加的酒杯时有多豪迈,莫里循最终决定与维克托一起吃完饭。毕竟英国绅士与英国足球流氓在饭桌上宛如两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