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绯红之月

第838章 世界人民解放军(六)(第2页)

  何锐没有过高评价苏军,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如果德军的进攻依旧犀利,苏联红军则固守完备的防线,与德军进行消耗战。战争打到现在,克里姆林宫此时给西南方面军的命令是,守住防线,寻求反击的机会。

  此时对基辅方向行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坦克第1集群,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第6、第17集团军,司令分别为赖歇瑙上将、施普拉格上将)的基本兵力发动,是突破苏联红军在旧筑垒地域一线的正面,前出至基辅地域,夺取第聂伯河的登陆场。然后突击集团转向东南进攻,以阻止西南方面军主力向第聂伯河对岸退却,并从后方实施突击将其消灭。

  虽然苏军此时相当一部分将官还准备拼死一搏,但是西南方面军有44个也已在战斗中严重削弱的师与德军40个师(内有1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对峙。德军步兵、火炮和迫击炮比苏联红军多1倍多,飞机多50%。

  更要命的是,此时德军已经通过实战确定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威力,用尽了力气攒出来160架喷气式战斗机。而德国空军的战斗机本就比苏联战斗机先进,空战中拥有很大优势。有了这160架喷气式战斗机,德军在天空中横扫了苏联红军,完全夺取了制空权。

  原本西南方面军认为自己的防线够长,纵深也够大,足以抵挡住德军。却没想到德军占领了天空后,在空军掩护下突破了苏联红军两翼,硬是将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包围起来。包围圈内的西南方面军尝试突围,但是不管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多么不畏死亡,拼死攻击。德国空军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轻松的将一辆辆苏联坦克击毁。

  此时的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已经将西南方面军的突围工作交给了当下的苏联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上将负责,他与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就中国的援助事宜进行着讨论。

  在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明确表示,对苏联的援助没有任何上限。苏共上层当时认为苏联红军并非没有胜算,所以不愿意因为苏德战争爆发而加入中国阵营。

  理论上同盟国要统一行动,现实中的同盟国内部分为三股力量。美国,法西斯集团,西欧各国。这三股势力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以西欧各国为例,这些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这些国家在德国发动的西欧战役中战败,他们对于德国可一点都不亲切。

  当德国成为了法西斯集团领导者后,西欧集团看到的是德国获得中欧与东欧全面控制权的危害。德国成为了欧洲第一强国,势必导致西欧完全受制于法西斯集团。西欧集团中的法国一直视中欧与东欧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美国期望的是控制西欧,尤其是有了同为昂撒人的英国抱着美国的大腿。在苏联看来,只要苏联击败了法西斯集团,完全有可能与美国与西欧集团就欧洲的划分进行交易。而苏联加入中国一方,就会断绝了瓜分欧洲的交易可能。

  因为苏联曾经试探过何锐政府,得到的回应让苏联非常不满。何锐政府表示,中国推动的战争是一场正义的解放战争。如果苏联加入中国一方,中国不可能公开接受苏联任何改变国境线以及将其他国家作为苏联附属国的行动。

  以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何锐政府的反对,就可以视为敌意。因为苏联可是诚恳的表示,苏联认同中国对亚洲的控制权,认为中国所“解放”的国家,完全有理由在政治与经济上全面接受中国的指导。

  基于苏联自己的图谋,以及与中国在理念上的分歧,苏共中央只是在工业领域以及装备方面向中国提出了请求。并没有请求中国直接派遣大量军队前往苏联参战。

  这些事情都是苏共中央讨论后的决定,此时的斯大林与莫洛托夫没有时间对这些事情进行反思,更没有对当时的人员进行评价。斯大林向莫洛托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莫洛托夫委员,现阶段我们需要中国的喷气式战斗机。我相信中国一定有了自己的喷气式战斗机。”

  莫洛托夫没有回答,只是用心记忆,并且从斯大林接下来提出的援助内容上判断着斯大林的整体方向。

  中国的援助有没有来,那肯定是来了。在苏联进入战争状态后,大量企业转而为战争提供战争物资,大量轻工业工厂停止了民用品生产。到现在为止,被纳粹德国占领的苏联国土之外的城市与农村,其他地区的商店货架上依旧琳琅满目。

  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此时车满为患,一列列从中国开过来的车皮内塞满了各种商品。从衣服鞋袜,到烟卷、火腿、黄油、方便面。

  斯大林讲述了一些要求,都是非军事体系的技术需求,这让莫洛托夫相信斯大林的看法并没有变化。对于大国来说,只有自己靠得住。就如俄罗斯国内广为流传的看法,——“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一是俄罗斯陆军、二是俄罗斯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