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窝里的暖意很快又散去,陆清则浑身似是裹在块冷冰冰的铁里,睡得不怎么好,次日里一整天的精神都不太好,细碎地咳个不停,不太适合讲课。

    干脆出了几科考卷的试题,来了个随堂小考。

    古代的算术颇为不便,他把现代数学简单地融入来教宁倦,小皇帝领悟得也快,端端正正地坐在桌案边,严肃地写着他的狗爬字。

    午膳的时候,消失了一早上的长顺出现在暖阁里,一进来就道:“陛下,奴婢打听到了,早上蜀王在府里大发脾气,但没人知道怎么回事。”

    陆清则正惊奇地端起面前的糖蒸酥酪,闻言挑了下眉,笑了:“哦?所以他做的这事,没其他人晓得了?”

    也不奇怪,私底下给皇帝的老师抛橄榄枝这种事,要是传出去了,不说京城的言官会怎么说,就是卫鹤荣也会提起警惕。

    宁琮再蠢,也知道现在最好不要和卫鹤荣对上。

    长顺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猜到应该是和陆清则有关:“应当是的,据说蜀王本来都要进宫来了,但接到个消息,又勉强按住了。”

    宁倦的余光偷偷觑着陆清则,看他用勺子折腾那碗酥酪,目光心不在焉地滑过他的指尖,闻声一皱眉:“还会吊胃口了?”

    陆清则两指敲敲桌面:“陛下,专心考试,你还有道大题没写。”

    宁倦脸一皱,闷着脸低头把那道大题填上。

    长顺:“……”

    “奴婢不敢了,”长顺恍惚以为自己眼花了,使劲眨了眨眼,“奴婢听说,靖王殿下今早就要到京城了。”

    陆清则舀了两勺酥酪含进嘴里,享受地半眯起眼,回忆了下。

    大齐历代的子孙枝叶不怎么散得开,中途夭折的太多,崇安帝的子女也是,活下来的太少,最后只剩下宁倦。

    如今皇室血缘最亲近的,也就蜀王宁琮和靖王宁璟。

    比起□□熏心、脑子又不怎么灵光的宁琮,靖王宁璟的风评就要好得多了,若不是他的生母只是个地位卑贱的宫女,大齐又推崇立嫡不立贤,崇安帝大概就不会那么轻松上位了。

    看小皇帝蹙着眉,雪白的小脸上一股严肃劲儿,陆清则用勺子轻轻磕了下碗沿:“愁什么呢陛下?”

    宁倦的眉头拧得更紧:“两个藩王回京,京城的局势乱起来,你倒是不愁。”

    “有什么好愁的?”陆清则慢悠悠道,“京城一滩浑水,才适合我们韬光养晦,当只在后的黄雀。”

    蜀王千里奔行疾来,对皇位的觊觎昭然若揭,看似不争不抢的靖王,又怎么可能真的无动于衷。

    卫鹤荣现在应该很头疼这俩藩王,没时间来找他和小皇帝的麻烦。

    不趁着这时候赶紧整点活儿,都对不起崇安帝的升天之恩。

    谁看了崇安帝,不说两句死得好呢。

    陆清则气定神闲的,宁倦心头的烦乱好似也跟着消了去,沉思着点了点头,忽而又想起什么,转头问:“昨晚那人呢。”

    长顺低下脑袋:“打到第四十板子时就没气儿了。”

    宁倦淡淡嗯了声。

    宫里的命比草贱,这是他五六岁时就懂得的。

    看出宁倦对人命的淡漠态度,陆清则搅动着酥酪的指尖一顿。

    他会教导小皇帝学会珍视旁人的性命,但现阶段不是动仁善之心的时候。

    “我吃好了,”陆清则放下碗,起身收卷子,“陛下先用午膳吧,我看看你答得怎么样。”

    陆清则批改卷子的时候,靖王府的马车辘辘地进入了京城。

    马车里的中年男人面容儒雅,阖着双眸,听着跪在身前的人汇报情况。

    下属事无巨细,将京城近来发生的事系数汇报完,末了,又添了一句:“对了,昨儿在宫道上,蜀王半路将皇上的太傅拦了,皇上解围,还被蜀王甩了脸。听宫里传出来的消息,皇上气得一晚上没睡着,让那个陆太傅宿在宫里躲着蜀王。”

    听到这儿,宁璟才睁开眼来,眼底掠过丝了然与嘲讽:“老四这性子,想必那位陆太傅生得不错。”

    下属道:“据说是不错,还是建安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去岁的状元郎,因得罪阉党,被下了水牢,九死一生醒来,病病歪歪的,我探他府里的风声,似乎没几天好活,先皇临终前,点了他做新皇的太傅。”

    宁璟神色莫测:“哦?既是状元郎,教小陛下应该教得很不错吧。”

    “没有,”下属摇头,“新皇从前居于冷宫,没有受过教养,习字进度慢,现在还在学《论语》。”

    宁璟神色略松。

    一个病秧子,加上个小蠢货,威胁不大。

    紧要的还是内阁里的那个,对上卫鹤荣,得谨慎点。

    “王爷,我们现在先去哪儿?”

    宁璟掀开窗帘,望向皇城的方向,眼底浮过暗色:“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