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商辂赴任(第2页)

 如此一来,倘若国家打仗,或者要进行其他大型工程,没钱了,怎么办?


 很简单,加征税银!


 加征的这部分,当然又落在平民百姓头上,那些富户,特别是有功名的人,是免税的。


 无论国家多么困难,加征多少税,和他们都没关系。


 商辂乃是大三元出身,聪明才智自是不输任何人,他细细研究了皇上给的新政,很快就领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百姓苦不堪言,迟早有一天,大明会崩盘。


 当他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便再不犹豫。


 大明想要发展,丁银制必须废除。


 哪怕他自己就是士绅阶层,却也不遗余力地,在蔚县将新政推行下去。


 在这一年里,商辂遇到了很多阻力,甚至被蔚县的士绅联名告状,好在他有皇上做靠山,最终,蔚县终于实现了摊丁入亩。


 虽然仅仅是一县之地,在大明却也是史无前例,对于推广全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段时间,彻查走私桉的时候,南直隶很多官员受到牵连,其中就包括应天府的府尹。


 对于新的人选,朱祁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商辂。


 “臣商辂,问圣躬安!”


 朱祁镇细细打量一番,仅仅过了一年,本来细皮嫩肉的白净书生,竟然变得黢黑黢黑的。


 他不禁大为感动,扬起手,说道:“卿家请起,来人,看座!”


 商辂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坐下。


 “卿家说说蔚县的情况吧!”


 商辂微微颔首,说道:“县中的事,无非是士农工商,再加刑、税、路、学而已,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刑不宁,无税则国库不能补其不足,且官府不能有所作为。无路,则不通。无学,百姓无以开智。且此种种,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倘若刑法不够严明,不能震慑宵小,哪里有商贾敢来呢?有了商贾,才有税赋,有了税赋,官府才可修路,修了路,便需工,需要无数的人力,有了这无数的人力,便对农有极大的需求了。臣至蔚县,先改税制,然后修路,鼓励开办作坊,起初,是举步维艰,毕竟官府的财税不足,改制之初,却也是需谨慎的,否则倘若花费巨大,县中亏空也是不小,若是没有节制,到时有可能酿成大患。”


 这番话说完,把朱祁镇听的一愣一愣的。


 他转头看向于谦,亦是眉头紧皱,似乎短时间内很难理解。


 朱祁镇倒是理解,却没想到,商辂认识的如此深刻。


 看来,有过工作经验的就是不一样。


 既然如此,应天府的府尹一职,更是非商辂莫属了。


 “嗯,说的很好!”


 朱祁镇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朕今日召卿家前来,是为了应天府……”


 “皇上!”


 这时候,于谦突然站出来打断。


 朱祁镇只得问道:“你有什么问题?”


 于谦却很坦诚地回道:“方才商知县说的这些……臣没听懂!”


 朱祁镇很无语,你没听懂……你还有理了?


 于谦转向商辂,问道:“商知县大力提倡工商、农刑,甚至连道路都说了,这些固然是县中所需,只是,臣以为,既然要治理一方,这教化,难道不是最紧要的事吗?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的道理,何以商知县对此只字不提?”


 作为读书人,于谦当然理所应当地认为,教化是大事。


 大明六部之中,吏部为首,其次便是礼部,甚至有些时候,礼部的地位不虚吏部,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读书,乃是紧要的事。


 商辂澹澹一笑,说道:“下官方才提到,无学,百姓无以开智。”


 “可是,你没有说,该怎么学?特别是新政之下,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刑不宁,无税则国库不能补其不足,这么多的举措都说了,唯独没提教化之事,若失了教化,就丢失了根本。我不反对新政,可一味新政,满心想着的却都是工商,只怕还有欠缺,因此,我对商知县这饭做法,甚感疑惑,且不说别的,蔚县有没有开办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