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南山有龙
第494章 尘封往事(第2页)
朱祁镇皱着眉头,问道:“就算迁到北方,他们仍然是朝之重臣,不但可以保留南方的财产,还能在北方开拓新的势力范围,为何不愿意?”
“皇上,您又错了……咳咳!”
杨旦笑着摇头,却牵动到伤口,忍不住咳了两声。
“您可知道,如今北京城的一所宅子多少钱?在南京城同样的地段,同样规模的宅子又是多少钱?”
朱祁镇想了想,如实道:“朕不知。”
“您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不知道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还是臣来说吧,同样的地段,同样规模的宅子,北京城和南京城的价格最少差了一倍!”
“那又如何?”
“如何?哈哈……”
杨旦再次大笑起来,说道:“迁都之前,南京城的宅子价格是多少,北平城的价格又是多少?一次迁都,多少人的财产直接腰斩?”
朱祁镇仔细想了想,杨旦所言不无道理,迁都这种事对于朝廷官员的私人财产来说,损失太过严重,俗话说,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若不是太宗皇帝手段狠辣,怕是满朝的官员直接造反了。
“你的意思是,这些人一直在筹划南迁?”
杨旦点点头,说道:“太宗皇帝驾崩,仁宗皇帝继位,说实话,仁宗皇帝比较软弱,不像太宗皇帝那般杀伐果断,于是众臣开始频频施压,要求南迁。”
“为何没有南迁成功?”
“这就又要提起太宗皇帝的手腕了,他老人家生怕后世子孙南迁,直接把自己埋在昌平的天寿山。如果南迁,这地方很可能就会落入蒙古人手中,仁宗皇帝刚刚继位,他敢扔下先帝的遗骸,自己跑回南京吗?”
朱祁镇认真思索一番,然后说道:“你继续!”
“说到哪了……哦,对,南迁!”
杨旦努力回忆着,说道:“仁宗皇帝驾崩前一晚,确实和李时勉吵了一架,这件事并没有张扬,以至于宣宗皇帝继位之后才无意间得知,从那时起,宣宗皇帝便下定决心,将南京改为行在,也就意味着再也不会南迁。”
朱祁镇只知道仁宗皇帝有过迁都的念头,到了自己老爹这里,又断了这个念头,没想到这里面事还挺多。
甚至朱瞻基因为南迁的事,竟然被人谋害,这就很耸人听闻了。
“就因为先帝反对南迁,才会被尔等谋害?”
“皇上言过了,先帝驾崩之时,臣还在努力考进士,这些事都是先父口述。”
朱祁镇点点头,道:“你将先帝被谋害的经过详细讲出来,朕答应给你个痛快,决不食言!”
杨旦缓缓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先帝遇害,迁都只是个引子,矛盾真正爆发是因为先帝准备重启下西洋!”
“洪武年间开海禁,民间片甲不得下水,江南士族便以走私牟利,直至今日,皇上开新政之前曾大力打击走私,对此应该并不陌生。”
“到了永乐年间,太宗皇帝做的更绝,不但延续海禁,还将海上贸易垄断,瓷器是官窑的,丝绸是江南的官办制造局,茶叶也成为朝廷专营,郑和所做的就是将这些货物运输到海外销售,牟取暴利。”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朝是永乐二十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太宗皇帝驾崩之前,郑和已经在准备第七次下西洋,只不过遇到皇帝大行,便取消了行程。”
“仁宗皇帝在位只有十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讨论南迁之事,到了先帝继位,便重启下西洋,虽然当时的主要意图是宣告周边的番邦小国,我大明新皇继位,可是,这也是一个不好的开头。”
朱祁镇问道:“你们是担心先帝效仿太宗皇帝重下西洋,再次断了你们的财路?”
“重下西洋是主要原因,不过,那时候先帝虽然看起来英明神武,却也处处掣肘,他想做的事,须得经过朝堂之上的重臣同意,比如说,当初先帝得知仁宗皇帝驾崩前夜与李时勉吵过架,大为震怒,下旨要砍了李时勉,都已经把人绑到西市,准备行刑之际,还是被拦了下来。”
“皇上,您又错了……咳咳!”
杨旦笑着摇头,却牵动到伤口,忍不住咳了两声。
“您可知道,如今北京城的一所宅子多少钱?在南京城同样的地段,同样规模的宅子又是多少钱?”
朱祁镇想了想,如实道:“朕不知。”
“您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不知道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还是臣来说吧,同样的地段,同样规模的宅子,北京城和南京城的价格最少差了一倍!”
“那又如何?”
“如何?哈哈……”
杨旦再次大笑起来,说道:“迁都之前,南京城的宅子价格是多少,北平城的价格又是多少?一次迁都,多少人的财产直接腰斩?”
朱祁镇仔细想了想,杨旦所言不无道理,迁都这种事对于朝廷官员的私人财产来说,损失太过严重,俗话说,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若不是太宗皇帝手段狠辣,怕是满朝的官员直接造反了。
“你的意思是,这些人一直在筹划南迁?”
杨旦点点头,说道:“太宗皇帝驾崩,仁宗皇帝继位,说实话,仁宗皇帝比较软弱,不像太宗皇帝那般杀伐果断,于是众臣开始频频施压,要求南迁。”
“为何没有南迁成功?”
“这就又要提起太宗皇帝的手腕了,他老人家生怕后世子孙南迁,直接把自己埋在昌平的天寿山。如果南迁,这地方很可能就会落入蒙古人手中,仁宗皇帝刚刚继位,他敢扔下先帝的遗骸,自己跑回南京吗?”
朱祁镇认真思索一番,然后说道:“你继续!”
“说到哪了……哦,对,南迁!”
杨旦努力回忆着,说道:“仁宗皇帝驾崩前一晚,确实和李时勉吵了一架,这件事并没有张扬,以至于宣宗皇帝继位之后才无意间得知,从那时起,宣宗皇帝便下定决心,将南京改为行在,也就意味着再也不会南迁。”
朱祁镇只知道仁宗皇帝有过迁都的念头,到了自己老爹这里,又断了这个念头,没想到这里面事还挺多。
甚至朱瞻基因为南迁的事,竟然被人谋害,这就很耸人听闻了。
“就因为先帝反对南迁,才会被尔等谋害?”
“皇上言过了,先帝驾崩之时,臣还在努力考进士,这些事都是先父口述。”
朱祁镇点点头,道:“你将先帝被谋害的经过详细讲出来,朕答应给你个痛快,决不食言!”
杨旦缓缓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先帝遇害,迁都只是个引子,矛盾真正爆发是因为先帝准备重启下西洋!”
“洪武年间开海禁,民间片甲不得下水,江南士族便以走私牟利,直至今日,皇上开新政之前曾大力打击走私,对此应该并不陌生。”
“到了永乐年间,太宗皇帝做的更绝,不但延续海禁,还将海上贸易垄断,瓷器是官窑的,丝绸是江南的官办制造局,茶叶也成为朝廷专营,郑和所做的就是将这些货物运输到海外销售,牟取暴利。”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朝是永乐二十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太宗皇帝驾崩之前,郑和已经在准备第七次下西洋,只不过遇到皇帝大行,便取消了行程。”
“仁宗皇帝在位只有十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讨论南迁之事,到了先帝继位,便重启下西洋,虽然当时的主要意图是宣告周边的番邦小国,我大明新皇继位,可是,这也是一个不好的开头。”
朱祁镇问道:“你们是担心先帝效仿太宗皇帝重下西洋,再次断了你们的财路?”
“重下西洋是主要原因,不过,那时候先帝虽然看起来英明神武,却也处处掣肘,他想做的事,须得经过朝堂之上的重臣同意,比如说,当初先帝得知仁宗皇帝驾崩前夜与李时勉吵过架,大为震怒,下旨要砍了李时勉,都已经把人绑到西市,准备行刑之际,还是被拦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