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后我重生了笑佳人
第168章 第 168 章
华阳是冬月下旬进的宫,正赶上朝廷各部官员总结今年政绩的繁忙时段。 后宫不能干政,意味着华阳不可以主动跟弟弟打听朝事,更不能主动去插手,但如果元祐帝自己想跟姐姐聊聊这方面,华阳当然可以听了。 这日黄昏,娘仨吃过饭后,元祐帝就带姐姐去了御书房,拿出一张折子递给姐姐。 华阳舒舒服服地坐在临窗的暖榻上,双手捧着一个镶嵌了各色宝石的精致暖手铜炉,瞅瞅面前的折子,再兴趣寥寥地看向弟弟:“什么折子就给我看?你不怕母后责备,我还不想听呢。” 元祐帝笑道:“看了能叫人高兴的东西,再说曹礼在外面守着,只要姐姐不说,母后哪里能知道。” 华阳哼了哼:“这可是你求着我看的,将来可别怪我。” 元祐帝:“知道知道,姐姐快看吧!” 华阳这才改成一手捧着手炉,一手打开折子。 她漫不经心地浏览,看着看着面上一喜:“九百万顷田地?我记得太./祖爷爷那时候好像才八百多万顷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华阳是皇家长公主,自家地多了,她当然要高兴。 元祐帝脸上全是笑,眼睛亮亮的:“是啊,这次清丈非常成功,派了锦衣卫出去,废了一个晋王,抄了十几个带头闹事的豪富之家,各地宗亲都老老实实地配合,官绅豪强们也不敢再隐瞒,或许还有些漏网之鱼,但想来不多。” 华阳美滋滋地看着折子,忽然问:“去年登记在册的田地一共有多少?” 元祐帝立即变得咬牙切齿:“才四百七十万顷。” 华阳跟着咬牙:“瞒了近一半的田地,他们可真够贪的。” 元祐帝露出几分狠色:“贪不了多久了,明日内阁就会呈递新的赋税提议。” 华阳:“内阁已经统一政见了?我听驸马说,朝会上陈阁老、何阁老经常吵来吵去。” 提到这个,元祐帝捏了捏额头:“估计明日还得吵一回,内阁五人,吕阁老、陆阁老、沈阁老都听陈阁老的,何阁老扬言他自己准备了一套新政,明日请我跟母后好好评判评判,看看是他的新政堪用,还是陈阁老的可行。” 华阳惋惜道:“此等盛况,可惜我不能亲眼目睹,说起来,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认得陈阁老了,十几年来除了见他与驸马黑脸,好像还没见过他与别人争辩得脸红脖子粗。” 元祐帝:“这个简单,明日姐姐随我们一起听政。” 华阳朝窗外扬扬下巴:“母后能同意?” 元祐帝:“无碍,反正只要他们吵起来,咱们谁也插不上话。” 翌日是冬月二十九,元祐帝要上朝会,华阳就一直陪在母后身边。 到了元祐帝要听内阁禀事的时候,戚太后也要过去。 华阳撒娇地抱住母后的胳膊:“母后,我听弟弟说今日陈阁老、何阁老又要吵起来,我也想去瞧瞧热闹。” 戚太后严肃道:“朝廷大事,岂可儿戏?” 华阳:“就这一次,以后就是您跟弟弟求我旁听,我都不来。” 戚太后:“不行。” 华阳眨眨眼睛,再低下头:“父皇若在,他肯定依我。” 戚太后:…… 都是先帝开的好头! “算了,我走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进宫叫您为难了。”华阳松开母后的手,规规矩矩地行个礼,转身便走。 戚太后抿唇。 眼看着女儿越走越远,就要跨出门了,戚太后的脑海里便浮现出南康长公主笑盈盈讨好她的脸。 一个是先帝与别的女人生的,一个是自己的亲女儿,戚太后当然更疼爱亲生的。 南康要是不来,她知道女儿在宫外过得好,确实不会太惦记,可每次南康来了,戚太后就忍不住想起华阳,想真有这个闲功夫,她宁可陪女儿闲聊家常。 “好了,至此一次,下不为例。” 华阳才把一只脚探出门,听到母后开口,她立即跑回去,抱住母后撒了好一会儿的娇。 可华阳毕竟大了,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坐在先帝怀里或是藏在书桌下,戚太后指了指听政殿的侧间。 华阳就躲在帘缝后,看内阁五位阁老前后跨进来,公爹与何阁老站在前面,其他三位垂眸敛目地站在后排。 行礼过后,陈廷鉴将手里的奏疏呈递给元祐帝。 元祐帝没接,道:“先生念一遍吧,朕与母后一起听。” 陈廷鉴颔首,双手捧着奏疏,微微垂眸,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五十五岁的首辅大人身形清瘦而修长,穿一条绯色的阁老官袍,面容俊逸儒雅,声音清润,往那里一站,至少在容貌气度上就把其他四位阁老都比下去了。 华阳看着这样的公爹,想起了小时候她陪着弟弟听课时见过的年轻阁老。 当时华阳就很喜欢陈阁老了,晚辈对长辈的那种仰慕,希望他也能给自己当先生。 陈家五个孩子,大郎三兄弟敬畏公爹,婉宜一直都很喜欢的。 华阳特别能理解婉宜,因为她们这些女孩子,都只领教过公爹温和的一面。 至于公爹此时口述的新政,便是上辈子元祐三年推行的一条鞭法,将加诸于民的各项田赋、徭役合并成一项征收。赋役统一,由地方官府直接办理,既能避免各级官吏巧立名目剥削百姓,又杜绝了里正、粮长侵蚀分款之弊。 这条新政是公爹主张推行的,可惜当年八月公爹病逝,并未看到新法的成效——元祐三年国库的盈余,竟高达四百万两白银! 尽管如此,因为公爹获罪,公爹推行的新政也全部废除了。 华阳幽怨地看向弟弟。 元祐帝正认真地聆听,时不时点点头。 然而陈廷鉴的话音刚刚落下,昂首挺胸站在一旁的何清贤突然发出一声丝毫不加掩饰的嘲笑。 陈廷鉴眉峰一挑。 后面三位阁老互相瞅瞅,继续装哑巴。 元祐帝看向何清贤:“何阁老可是觉得先生的税改有何不妥?” 何清贤:“不是有何不妥,是完全不妥!” 元祐帝早就习惯了,笑道:“还请阁老赐教。” 何清贤转向陈廷鉴,问他:“今年的清丈,查出四百多万顷瞒报的田地,但这部分田地的大头仍然在藩王宗亲、官绅手中,宗亲的地一律免征赋税,官绅也各有大量免征额,也就地主豪强那点瞒报的田地能够给朝廷加税,却无异于杯水车薪。” “也就是说,你这改革,仍然只盯着百姓手里那些地,那些注定会被宗亲、官绅继续兼并的田地。地越来越少,你就是一条鞭子打走了官员们贪污克扣的部分,朝廷征收上来的赋税仍然是百姓们的血汗钱,改变不了百姓越来越穷的事实,百姓苦,朝廷靠近年盘剥的银子能稳十年二十年,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了,还是要出大乱子!” 陈廷鉴:“百姓的地确实数量不变,可税改减少了他们的赋税,他们只会过得比现在好,哪里就活不下去了?” 何清贤:“哪里减少了?以前他们种地可以缴粮,现在你让他们统统折算成银子,百姓赚一个铜钱都难,手里哪来的银子?有钱人用银子换铜钱,一两银可以兑换一千二三百铜钱,反过来,百姓得拿一千二三百铜钱去换一两白银!朝廷收了银子是美了,百姓多掏的两三百铜钱算谁的?” 陈廷鉴:“百姓可以直接拿粮食去换银子。” 何清贤极尽讽刺地笑了几声:“无奸不商,我今日就能告诉你,你这新法一出,待到秋收百姓贩粮,粮商的收购价一定会比平时低至少两三成!陈阁老啊陈阁老,你的确为充盈国库费尽了心思,可你太懒太奸,你不敢得罪那些有田有银的,便只敢吸百姓的心血!” 陈廷鉴脸色铁青。 华阳紧张得都快无法呼吸了,何清贤怎么敢如此中伤公爹,一点情面都不留! 元祐帝同样找不到话。 戚太后提醒道:“何阁老不可无礼,有不同政见可以商量讨论,怎可言语伤人?” 何清贤看向戚太后,再看看元祐帝,腰杆挺得笔直:“臣绝非故意伤他,只是看不惯他明明有其他更有益于朝廷百姓的办法,却因惧怕得罪天下官绅而不敢用!” 戚太后:“何阁老有何高见?” 何清贤拿出一封奏疏。 曹礼躬着腰将奏疏呈递给元祐帝。 元祐帝还没翻开,何清贤突然一手指天:“天下田地,尽半数都在藩王宗亲手中,剩下五成,官绅占地两成,数千万百姓只占三成!宗亲越来越多,会从百姓那边抢夺更多田地,官绅越来越贪,他们欺软怕硬,也会挖空心思盘剥百姓,若朝廷再不想办法解决这两颗巨瘤毒瘤,百姓活不下去时,便是水涌覆舟之日!” 此话如雷鸣炸裂,轰得大殿之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要没了。 华阳不得不倚靠在门柱上,全身竟然隐隐发抖。 最后,还是陈廷鉴心平气和地问:“何阁老又有什么护国良策?” 何清贤:“第一,藩王宗亲,除了朝廷赏赐的禄田、自己开垦的荒田,凡是从百姓手中掠夺的田地,一概归还百姓,也不可再以任何方式从百姓手中置办田地,杜绝兼并源头。第二,全国彻查贪官恶霸,按照律法严惩,只要天下无一官员敢贪,自能民安国泰。” 陈廷鉴:“宗亲也是人,是人便可真金白银交易,朝廷凭什么禁止他们置办田地?你这法子根本不能服众。” 何清贤:“那就严查,太./祖册封藩王可不是为了让他们鱼肉百姓,各地藩王皆有为恶之举,朝廷总是轻拿轻放,受苦的还是百姓。” 陈廷鉴:“查查查,你就知道查!派谁去查?朝廷又有多少你这样的大清官可用?” 元祐帝抿紧了唇。 他也知道何清贤的想法很好,可是藩王宗亲哪里是轻易能动的?逼急了一起跳起来造反,二十多个藩王,万一里面有个厉害角色真成事了呢? 包括天下官绅,百姓活不下去会反,官绅照样也会被逼急。 朝廷需要银子,但不能采用太过激进的办法,以免危及朝局稳定。 他刚要开口,何清贤似是早料到自己的话不会被皇帝、太后认可,笑了笑,气势略收:“既然不能查,那就重新给宗亲、官绅定个免税的份额,超过份额的,与百姓一起缴税吧!那么多田地都握在他们手里,朝廷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凭什么他们还富得流油?” “皇上您好好想想,与其换个花样搜刮民脂激起民怨,直接多出几百万顷的税田,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