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遮天蔽日的雨帘,把雄伟的式乾殿笼罩其中。
殿室内安静不同寻常。围拢着长案跪坐的元治和武泽面色凝重。
一份空白的黄绢圣旨摊在长案上,荀玄微执笔疾书,写一条,念一条。清冽嗓音回荡在密室里。
“奉圣谕,传位于皇六子,元泇。”
“宣城王元治、司空太原王都安为辅政大臣。”
“太子元澈废为庶人,放归冀州,令守祖宅龙兴地。”
“皇后沈氏、平卢王元宸,待审论定。”
写完把笔放去笔山,吹干淋漓墨迹,将黄绢圣旨左右卷起,递给元治。“这封遗诏,可拿去圣驾面前验看。”
在元治欲言又止的眼神里,又拿过第一幅黄绢,毫不迟疑落笔,洋洋洒洒写下截然不同的遗诏。
口吻平静念道,“奉圣谕,传位于宣城王,元治。”
元治的呼吸猛然粗重起来,霍然起身!
他站在书案边,极力遏制着激动起伏的情绪,指向第一行,“这里。辅政大臣的名姓,添上荀君自己。”
荀玄微淡淡一笑,“谢殿下。”
“司空太原王都安、尚书令颍川荀玄微,为辅政大臣。”念到这里顿了顿,“辅政大臣按惯例可有四人。”
“还有大长秋卿。”元治转身面对在场的武泽,许诺下去,“大长秋卿人在内廷,姓名虽不在辅政大臣的名列中,实为辅政大臣。”
“如此为三人。”荀玄微语气寻常地提议,“臣和王司空为文臣,大长秋卿为内相。殿下可考虑过提拔武勋之臣,为辅政大臣第四人?”
元治神色显露瞬间的异样,随即压下去。
“不必添人了。”
荀玄微的视线瞥过对面一眼,不再劝说,继续落笔,边写边念道,“太子元澈废为庶人,放归冀州,令守祖陵龙兴地……”
元治的面色再度绷紧了。
他强做镇定地试探。“小王觉得此处不妥。荀君觉得——是不是应当改一改?”
试探被轻巧地拨了回来。“还请殿下明示?”
窗外雷声隆隆。
室内的两份遗诏,逐渐成型。
一阵急骤脚步声走近,门外响起紧急的敲门声。“殿下,大事不好!”
门外传讯之人的声音都变了。“东宫五百禁卫哗变,欲闯宫抢出废太子!逆党已经闯入太极门了!如何应答,请殿下明示!”
元治毫不惊慌,似乎早有准备,即刻下令。
“区区五百人而已。急调内廷诸卫,入太极门围剿。”
荀玄微放下笔起身,“五百人虽不多,于宫禁要地哗变,只怕会惊扰了各方。殿下召萧昉入宫罢。他手里可以调动的兵马不少。”
元治却不同意。“两千内廷禁卫,镇压不了区区五百人?不必萧昉插手!”
荀玄微的目光多了深思,落在第一份圣旨上。
四位辅政大臣名录, 第四位从缺, 没有统领京畿治安的司州刺史萧昉。
元治传下围剿之令,压抑着激动神色大步过来。
“荀君,这可如何是好。”他故意叹息,“东宫禁卫哗变逼宫,太子阿兄果然有谋逆之意啊。犯下谋逆大罪之人,如何看守祖陵?”
荀玄微不动声色,顺着他的话意往下道,“殿下说的是。既然犯下了谋逆大罪,显然不能放回冀州看守祖陵龙兴地了。遗诏还是要改。”
“荀君请动笔。”
荀玄微坐回书案后,又换了张空白黄绢,重新提笔书写。
“东宫禁卫这些日子都安分守己,为何今夜突然哗变?方才见殿下应变镇定自若,可是提前知晓了什么消息?”
元治坐在对面,目光炯炯盯着正在书写的新遗诏,矢口否认知情。“或许圣驾病情不稳的消息泄露出去了?亦或是有逆臣暗中勾连。小王不得而知。”
他一口否认,荀玄微也不再追问。执笔挽袖写下:
“太子谋逆逼宫,悖逆难赦,废为庶人,幽囚掖庭。”
吹了吹淋漓的墨迹,推过去对面,“殿下觉得如何?”
元治盯着“幽囚掖庭”四个字,迟疑道,“这……犯下谋逆大罪,只是幽囚于掖庭,不妥当罢?万一他以后……”
“幽囚掖庭”四个字被涂抹去了。修长有力的手提笔蘸墨,另写下冷冰冰的十个字,“念天家典德,赐衣冠全尸。”
元治鼻息粗重,执掌生死的激动战栗感蔓延全身。
“如此甚好!劳烦荀君撰写一份。”
荀玄微提笔撰写的同时,不动声色提起,“今夜不安宁,宣慈殿老太妃那处的羽林左卫,莫要撤去了。”
元治支吾了一声,含糊应对过去。
有些事他并未对荀玄微直说。羽林左卫,其实早已经秘密调走了大半。
圣驾身体眼看不好,或许撑不过今夜,他已经秘密调动了内廷诸卫,着重把守千秋门和万岁门,就是防备萧昉手里的左右翎卫。
皇伯对他推心置腹的一番话,令他心神震动,深以为然。寒门天子初登大位,需要杀鸡儆猴。荀玄微他要留下,那就先动萧昉。
圣驾宾天之夜,就是萧氏倒塌之事。定以谋逆大罪,收回司州刺史的兵权,以兰陵萧氏的血,震慑天下士族,立下他元治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