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你管这叫谋士?千里江风
第18章 018(第2页)
黄巾与当地的县衙官吏相斗,黄巾与坞堡豪强相斗,在洛阳出兵后,便是黄巾和大汉正规军相斗。
现在呢……
朱儁只觉自己大概是第一批得见黄巾与黄巾交手的幸运儿。
如若说先前波才领人收拢包围圈,是占据了上风的,那么此刻这种优势却已经所剩无几了。
兖州黄巾与豫州黄巾的来源,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也就形成了身体素质和作战修养的相似性。
但偏偏前者在乔琰于兖州收集粮食刀兵的武装中成长了起来,又因为简
易的进军口令和阵列编队的安排,显得比后者更有秩序,或者说,是在作战中更有竞争力了。
何况,兖州黄巾的目标明确,更有他们那位军师先生在后方策应指挥,豫州黄巾却没能在他们出现的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并不是听到动静后前来协助他们擒杀汉军的助力,而是他们的敌人!
这就是差距!
波才满脑子的想法都是——这些人是不是疯了。
可他的这句话刚喊出了口,就已经被对面压境的脚步声和除贼口号给掩盖了过去。
这会儿倒的确是两军交锋了,论理来说弓/弩能派上用场。
但队形的切换并不是上下进退,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尤其是在一方声势浩大而来的时候,另一方中只要有一个有退缩意图的人,整个置换过程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孙坚和傅燮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盘算。
要直接越过这重重保护,将波才给击杀当场,非有默契配合以及后备人手不可,但做不到这一点,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在此时来上一出剑走偏锋。
比如说,他们可以绕到后方去解决这些个弓/弩手!
在这两员虎将得了朱儁的同意动身之时,耳闻的马蹄声让他们下意识地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正见一小童和一中年文士同骑马上,朝着他们所处的方向看来,并遥遥发来了个致意的手势。
显然,那便是乔琰,以及她于信中提到的程立了。
此刻两人纵看不太清楚她的面容,却无端觉得,他们能看清一双清明凛冽的眼睛,正在作为幕后推手,欣赏这出战局的最终结果。
“生子当如此啊……”
现下身在长社城中,刚目送皇甫嵩和曹操领队出击的傅干,以及此刻在寿春和母亲一并祈愿父亲平安归来的孙策还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忽然在同时生出了这种想法。
不过现在这种感慨也不过是稍纵即逝而已。
兖州黄巾来袭的阵仗在前,便难免疏于对他们的阻截。
这让他们突出包围,绕行于后的计划进行得格外顺利。
这两人的后方袭扰和兖州黄巾的突然发难,无疑是让波才陷入恐慌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营地再如何混乱,他能调配的人手总还是摆在那里的,总不至于让汉军发起致命一击,他起码也能知道对方抱有的想法,心中有底,可现在呢?
突然发难的兖州黄巾这“除贼”口号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他不清楚!
这些人为何会巧之又巧地跟汉军来袭选在了同一个时间他也不清楚!
在第一排刀斧手被对面悍然砍倒的时候,波才仓促后退,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
于是,在这意识到情形不妙的情况下,他丢下了断后之人就跑。
可他若不跑也就罢了,起码豫州黄巾之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发号施令之人,是大贤良师选出的渠帅正宗,他周遭的任何一人都会保护他的安危。
但现在他退了,还是以这种看似落荒而逃的姿势。
在本就像是一场黄巾内斗的局面中,这实在很像是个己方心虚的表现。
在场的兖州黄巾和豫州黄巾同时面对上了一个难题。
在渠帅并不在当场的情况下,他们还要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兖州前来的这方队伍下意识地看向了他们军师的方向,意图从这个谋划从未出错的“高人”这里得到一些指点,却发觉对方连带着程立都在不知道何时不见了踪影。
而下一刻,周围火光大盛,在烟尘马嘶之中,他们听到了连缀一片的山呼之声,喊的是“缴械不杀”。
在看到为首之人装束的时候,这已然在火并中实力大损的双方都意识到了个可怕的事实。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并未只是个故事而已,而是眼下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情。
来者此前在
长社督战之时,曾出现过在他们的面前。
正是这长社之战,大汉一方的最高指挥官,皇甫嵩!
他们固然不知道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说法,但有些常理之中的事情却不难推断,那些个只在传闻之中出现的人物,往往身居后方,哪里会做出这样亲涉险境的事情,除非——
除非此时的环境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一点危险。
在对方表露出的自信之余,这些个黄巾听到的又是一句惊破夜空的“匪首已擒,余党速降”。
“若是这些人中多有几个有作战头脑的,就会发现此时前来的第三方,人数甚至还不到他们的一半。”
乔琰和程立此时虽走出了那些兖州黄巾的视线范围内,却并没脱离开太远,而是依然在一个能观望到战场局面的位置。
周遭的火光奔马,倘若不先带有对其的误解和恐惧,就会发觉其中往复循环的也只有那么几十匹而已。
可惜此时双方都群龙无首的黄巾,只听到了雷动的声响和始终未曾在此间停歇的鼓声,看到了皇甫嵩携精神饱满的汉军步步迫近,以及那个奇怪的盔甲怪物再次出现,这一次却是左右手各扛着一方渠帅,现在站定在了皇甫嵩的身边,完美应和了那句“匪首已擒”。
任何一种表征对他们来说都是个灭顶之灾将至的信号。
他们奉大贤良师为救世之人,却也从未想过,倘若有朝一日,当他们身陷窘境,他们所信仰的太平道到底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助力他们脱困。
反正是不会有一道天雷落下,将皇甫嵩给劈死的。
在这样的心态下,第一个人下意识地松开了手,将手中的武器给掉落在了地上。
而后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黄巾军要想将人数转化为战斗力,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乔琰摇头感慨道。
她话至此,也恰好从那烟尘间的骑兵中,看到了为首之人的样子。
人坐于马背上稍有些不那么容易看出身量来,但他这长相和大略能看出的身高,倒是很符合乔琰心目中对有一个人的印象。
而提到黄巾军的人数不代表战斗力,好像都绕不开他去。
曹操。
他在平定兖州之乱后得到的数十万青州兵,就是这句话的典型证明。
种地的要打得过就职业作战的显然很不现实,在军纪的严明上,也完全不能跟正规军相比,濮阳之战,青州兵没能替曹操拦截住吕布,反而让曹操在大火中被烧伤手掌;宛城之战,青州军非但没能替曹操打开局面,反而打劫起了自己人,说出来都是个笑话。
但无可辩驳的一点是,这些黄巾军依然是尤其可贵的人口资源。
在汉末尤其是。
所以乔琰绝不能让皇甫嵩将这些人尽数杀了了事。
她远望着这一片沸腾的营地渐渐安定了下去,这才整了整衣衫朝着皇甫嵩所在的方向走了过去。
周遭的火光已经不再呈现的是那种全无秩序的状态,而是间隔二十步立一火把,将整个营地里的乱象一扫而空。
也便是在这样的火把洞照之下,梁仲宁和波才麾下的黄巾士卒方才意识到,他们的投降或许是个并不那么明智的决定。
第三方的汉军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多人!
但此时显然已经没有给他们反悔的余地了。
他们手中的刀兵早已经被人给快速收缴了起来,他们中的远程弓/弩手在孙坚和傅燮的联手,以及随后的汉军到来后,被击杀了大半,剩下的那些也大多有伤在身,而最要命的无疑是,他们的粮食都已经快速地被汉军给接手了。
长社城中出击的汉军的确数量不足,这也意味着这种看守或许是有空当可以让他们从中脱逃的,但当粮食库存先行被他们把守住的时候,也就等同于另有一道铁链栓住了他们的手脚。
乔琰正是在屯粮的军
帐边上见到的皇甫嵩。
她到的时候,皇甫嵩显然对典韦这等能负重甲在黄巾营中奔跑的力士很感兴趣,正对着他问询。
尤其让他觉得典韦是个良才的是,典韦不仅扛着梁仲宁这兖州黄巾渠帅,还在波才乱中逃命的时候,运气绝佳地跟对方打了个照面,直接将人也给打晕擒获了。
若真要算起功劳,他也实在不小。
但典韦这人,说起给他那乡党安排退路的时候,还挺有那么点大智若愚的样子,真到了被皇甫嵩问长问短的时候,他好像脑子里就缺了一根升迁的弦,乔琰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不在状态。
好在现在有人可以分担掉皇甫嵩对他的好奇心了。
见乔琰过来,他投了个或许可以翻译成“得救了”的眼神。
皇甫嵩的确对乔琰更感兴趣的多。
程立先前见到乔琰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皇甫嵩此时也大差不离便是那么个样子。
只是乔琰现今所做的,显然要比彼时只成功将兖州三方黄巾汇集到一方来,还要多上太多了。
如若说此前她所展现的只是自己洞察人心,从中挑拨的本事,那么如今——
那封送来长社城中的书信,足可以称得上是年少高义,有栋梁之才,此番布局的合围中筹谋在握,更非寻常人所能有的本事。
现在这些特质,却集中在了一个年岁甚至还不太够称呼为“少年”的童子身上。
她太年轻了!
如典韦这样的武将,皇甫嵩虽然见猎心喜,但他身边跟着傅燮这么个勇武、谋略、心性一样不缺的护军司马,算起来也没有那样急缺。
可乔琰不同。
这是个足以扭转战局的智谋之士啊……
在乔琰上前来与他行过礼后,他并不奇怪会从这个心眼很多的孩子嘴里,问出“将军对这些人有何安排”这样的话。
波才这会儿已经醒转了过来,连带着的还有一开始就被典韦砸晕了的梁仲宁。
这两人都对眼下的情况一知半解,甚至于对对方还存有几分怨怼。
当然他们更无法理解的是,为何他们这一番争斗,最后得利的居然会是汉军。
而对梁仲宁来说最大的打击,无疑是他倍加倚重的军师,居然好似一开始就站在汉军的立场上,正是这一出谋划之下击溃黄巾的始作俑者。
要不是梁仲宁的嘴给布团给堵着,他非得开口问问他到底有何处对不住她的地方,居然会让她做出这样的举动来。
现在呢……
朱儁只觉自己大概是第一批得见黄巾与黄巾交手的幸运儿。
如若说先前波才领人收拢包围圈,是占据了上风的,那么此刻这种优势却已经所剩无几了。
兖州黄巾与豫州黄巾的来源,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也就形成了身体素质和作战修养的相似性。
但偏偏前者在乔琰于兖州收集粮食刀兵的武装中成长了起来,又因为简
易的进军口令和阵列编队的安排,显得比后者更有秩序,或者说,是在作战中更有竞争力了。
何况,兖州黄巾的目标明确,更有他们那位军师先生在后方策应指挥,豫州黄巾却没能在他们出现的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并不是听到动静后前来协助他们擒杀汉军的助力,而是他们的敌人!
这就是差距!
波才满脑子的想法都是——这些人是不是疯了。
可他的这句话刚喊出了口,就已经被对面压境的脚步声和除贼口号给掩盖了过去。
这会儿倒的确是两军交锋了,论理来说弓/弩能派上用场。
但队形的切换并不是上下进退,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尤其是在一方声势浩大而来的时候,另一方中只要有一个有退缩意图的人,整个置换过程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孙坚和傅燮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盘算。
要直接越过这重重保护,将波才给击杀当场,非有默契配合以及后备人手不可,但做不到这一点,并不代表他们不能在此时来上一出剑走偏锋。
比如说,他们可以绕到后方去解决这些个弓/弩手!
在这两员虎将得了朱儁的同意动身之时,耳闻的马蹄声让他们下意识地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正见一小童和一中年文士同骑马上,朝着他们所处的方向看来,并遥遥发来了个致意的手势。
显然,那便是乔琰,以及她于信中提到的程立了。
此刻两人纵看不太清楚她的面容,却无端觉得,他们能看清一双清明凛冽的眼睛,正在作为幕后推手,欣赏这出战局的最终结果。
“生子当如此啊……”
现下身在长社城中,刚目送皇甫嵩和曹操领队出击的傅干,以及此刻在寿春和母亲一并祈愿父亲平安归来的孙策还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忽然在同时生出了这种想法。
不过现在这种感慨也不过是稍纵即逝而已。
兖州黄巾来袭的阵仗在前,便难免疏于对他们的阻截。
这让他们突出包围,绕行于后的计划进行得格外顺利。
这两人的后方袭扰和兖州黄巾的突然发难,无疑是让波才陷入恐慌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营地再如何混乱,他能调配的人手总还是摆在那里的,总不至于让汉军发起致命一击,他起码也能知道对方抱有的想法,心中有底,可现在呢?
突然发难的兖州黄巾这“除贼”口号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他不清楚!
这些人为何会巧之又巧地跟汉军来袭选在了同一个时间他也不清楚!
在第一排刀斧手被对面悍然砍倒的时候,波才仓促后退,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
于是,在这意识到情形不妙的情况下,他丢下了断后之人就跑。
可他若不跑也就罢了,起码豫州黄巾之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发号施令之人,是大贤良师选出的渠帅正宗,他周遭的任何一人都会保护他的安危。
但现在他退了,还是以这种看似落荒而逃的姿势。
在本就像是一场黄巾内斗的局面中,这实在很像是个己方心虚的表现。
在场的兖州黄巾和豫州黄巾同时面对上了一个难题。
在渠帅并不在当场的情况下,他们还要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
兖州前来的这方队伍下意识地看向了他们军师的方向,意图从这个谋划从未出错的“高人”这里得到一些指点,却发觉对方连带着程立都在不知道何时不见了踪影。
而下一刻,周围火光大盛,在烟尘马嘶之中,他们听到了连缀一片的山呼之声,喊的是“缴械不杀”。
在看到为首之人装束的时候,这已然在火并中实力大损的双方都意识到了个可怕的事实。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并未只是个故事而已,而是眼下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情。
来者此前在
长社督战之时,曾出现过在他们的面前。
正是这长社之战,大汉一方的最高指挥官,皇甫嵩!
他们固然不知道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说法,但有些常理之中的事情却不难推断,那些个只在传闻之中出现的人物,往往身居后方,哪里会做出这样亲涉险境的事情,除非——
除非此时的环境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一点危险。
在对方表露出的自信之余,这些个黄巾听到的又是一句惊破夜空的“匪首已擒,余党速降”。
“若是这些人中多有几个有作战头脑的,就会发现此时前来的第三方,人数甚至还不到他们的一半。”
乔琰和程立此时虽走出了那些兖州黄巾的视线范围内,却并没脱离开太远,而是依然在一个能观望到战场局面的位置。
周遭的火光奔马,倘若不先带有对其的误解和恐惧,就会发觉其中往复循环的也只有那么几十匹而已。
可惜此时双方都群龙无首的黄巾,只听到了雷动的声响和始终未曾在此间停歇的鼓声,看到了皇甫嵩携精神饱满的汉军步步迫近,以及那个奇怪的盔甲怪物再次出现,这一次却是左右手各扛着一方渠帅,现在站定在了皇甫嵩的身边,完美应和了那句“匪首已擒”。
任何一种表征对他们来说都是个灭顶之灾将至的信号。
他们奉大贤良师为救世之人,却也从未想过,倘若有朝一日,当他们身陷窘境,他们所信仰的太平道到底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助力他们脱困。
反正是不会有一道天雷落下,将皇甫嵩给劈死的。
在这样的心态下,第一个人下意识地松开了手,将手中的武器给掉落在了地上。
而后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黄巾军要想将人数转化为战斗力,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乔琰摇头感慨道。
她话至此,也恰好从那烟尘间的骑兵中,看到了为首之人的样子。
人坐于马背上稍有些不那么容易看出身量来,但他这长相和大略能看出的身高,倒是很符合乔琰心目中对有一个人的印象。
而提到黄巾军的人数不代表战斗力,好像都绕不开他去。
曹操。
他在平定兖州之乱后得到的数十万青州兵,就是这句话的典型证明。
种地的要打得过就职业作战的显然很不现实,在军纪的严明上,也完全不能跟正规军相比,濮阳之战,青州兵没能替曹操拦截住吕布,反而让曹操在大火中被烧伤手掌;宛城之战,青州军非但没能替曹操打开局面,反而打劫起了自己人,说出来都是个笑话。
但无可辩驳的一点是,这些黄巾军依然是尤其可贵的人口资源。
在汉末尤其是。
所以乔琰绝不能让皇甫嵩将这些人尽数杀了了事。
她远望着这一片沸腾的营地渐渐安定了下去,这才整了整衣衫朝着皇甫嵩所在的方向走了过去。
周遭的火光已经不再呈现的是那种全无秩序的状态,而是间隔二十步立一火把,将整个营地里的乱象一扫而空。
也便是在这样的火把洞照之下,梁仲宁和波才麾下的黄巾士卒方才意识到,他们的投降或许是个并不那么明智的决定。
第三方的汉军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多人!
但此时显然已经没有给他们反悔的余地了。
他们手中的刀兵早已经被人给快速收缴了起来,他们中的远程弓/弩手在孙坚和傅燮的联手,以及随后的汉军到来后,被击杀了大半,剩下的那些也大多有伤在身,而最要命的无疑是,他们的粮食都已经快速地被汉军给接手了。
长社城中出击的汉军的确数量不足,这也意味着这种看守或许是有空当可以让他们从中脱逃的,但当粮食库存先行被他们把守住的时候,也就等同于另有一道铁链栓住了他们的手脚。
乔琰正是在屯粮的军
帐边上见到的皇甫嵩。
她到的时候,皇甫嵩显然对典韦这等能负重甲在黄巾营中奔跑的力士很感兴趣,正对着他问询。
尤其让他觉得典韦是个良才的是,典韦不仅扛着梁仲宁这兖州黄巾渠帅,还在波才乱中逃命的时候,运气绝佳地跟对方打了个照面,直接将人也给打晕擒获了。
若真要算起功劳,他也实在不小。
但典韦这人,说起给他那乡党安排退路的时候,还挺有那么点大智若愚的样子,真到了被皇甫嵩问长问短的时候,他好像脑子里就缺了一根升迁的弦,乔琰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不在状态。
好在现在有人可以分担掉皇甫嵩对他的好奇心了。
见乔琰过来,他投了个或许可以翻译成“得救了”的眼神。
皇甫嵩的确对乔琰更感兴趣的多。
程立先前见到乔琰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皇甫嵩此时也大差不离便是那么个样子。
只是乔琰现今所做的,显然要比彼时只成功将兖州三方黄巾汇集到一方来,还要多上太多了。
如若说此前她所展现的只是自己洞察人心,从中挑拨的本事,那么如今——
那封送来长社城中的书信,足可以称得上是年少高义,有栋梁之才,此番布局的合围中筹谋在握,更非寻常人所能有的本事。
现在这些特质,却集中在了一个年岁甚至还不太够称呼为“少年”的童子身上。
她太年轻了!
如典韦这样的武将,皇甫嵩虽然见猎心喜,但他身边跟着傅燮这么个勇武、谋略、心性一样不缺的护军司马,算起来也没有那样急缺。
可乔琰不同。
这是个足以扭转战局的智谋之士啊……
在乔琰上前来与他行过礼后,他并不奇怪会从这个心眼很多的孩子嘴里,问出“将军对这些人有何安排”这样的话。
波才这会儿已经醒转了过来,连带着的还有一开始就被典韦砸晕了的梁仲宁。
这两人都对眼下的情况一知半解,甚至于对对方还存有几分怨怼。
当然他们更无法理解的是,为何他们这一番争斗,最后得利的居然会是汉军。
而对梁仲宁来说最大的打击,无疑是他倍加倚重的军师,居然好似一开始就站在汉军的立场上,正是这一出谋划之下击溃黄巾的始作俑者。
要不是梁仲宁的嘴给布团给堵着,他非得开口问问他到底有何处对不住她的地方,居然会让她做出这样的举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