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082(一更) 杀胡赎死

 首功制度的弊病, 乔琰自己也未尝不知,故而在各项细节的完善上,还需得通过随后作战中面对的情况来平衡。


 举个极端一些的例子, 就像前两日她所想的那典韦临阵杀敌,一场战争下来若按照造成的杀伤结算嘉奖, 必定会造成文武俸禄不平衡。


 但显然, 郭嘉此时所说的弊病绝不是这一类,否则他没有这个前来“找茬”的必要。


 甚至于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也正是对乔琰看好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 他的第一次进言就显得尤其重要, 谁让这等同于奠定了他在这个势力阵营之中的定位。


 乔琰回道:“你随我来。”


 这种话就显然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该说的了。


 郭嘉随同她踏入了主帐中, 分别就座。


 乔琰并没有问及他为何会知道首功制度的实行——这若不是戏志才告知的也没有第二种可能。


 但在此时, 这一恰到好处的告知绝不能算泄密,而叫推波助澜,起码此时郭嘉已经坐在了她的面前。


 在她以“愿闻其详”开了这个对话的头后, 便听郭嘉问道:“俘虏可代首,是为了保全俘虏性命, 进而扩张乐平人口, 此想法诚然不错。以乐平安居、逢战有赏的条件也不难令其倒戈。但敢问乔侯,以何约束或者说是处置俘虏?”


 “又或者说, 乔侯要如何确定,他们不会今日倒向你,明日便倒向别人, 总归投于乔侯麾下的时候他们乃是士卒之战功, 得蒙乔侯接纳,便一跃而成了自己人。”


 除非乔琰能够始终保持足够的优越条件。


 可这一句话,说来简单, 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就像她此前想到过的曹操招募青州军的情况。


 在他遭逢宛城之败后,这些青州军在军纪上的松散,甚至是反过来行作恶掠夺之事,反而会成为捅向自己的一把刀子。


 也正如郭嘉所说,若是不对其做出限制或者说是前期的惩处,今日将其俘获,明日他便可扛起武器上阵,斩杀敌人首级,领取到属于自己战功的三十石米粮。


 看似人口扩张有若滚雪球一般,实际上呢?


 乔琰指尖扣着桌案,若有所思之间就听郭嘉继续说道:“并非人人都同黑山贼一般,在乔侯麾下已然三年。三年之中的同甘共苦,齐享丰收,德行教化种种,都让他们已经脱离了黑山贼的身份,而以乐平人自居。”


 “甚至以嘉所听到的那样,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享有如今的待遇,而是先以囚徒身份从事劳作,渐有工钱,而后有乐平户籍,现在又有了这首功制度的推行。”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这种循序渐进的前提是,能有这样一个缓步发展的环境。


 汉室权柄尚能支撑,并州也还并未因为那些外族陷入动乱的情况下,是可以这么做的,但往后呢?


 一种相当不动脑子的做法,就是让这些人也走一遍黑山贼经历过的过程,先让他们以最为低级的种田兵卒做起,经过一个归化教导的过程,可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有四个字能形容——


 时不我待。


 在战场上有过实战交锋的兵卒,往往要比普通人有更清晰的战场认知,也要更具备杀伤力。


 那么在极端缺乏战力的情况下,就绝没有这个条件去搞出什么三年培养计划之类的东西,而顶多是将其分编打散,就直接开赴下一处战场。


 至于说什么将士卒分出个三六九等来,降卒为最低等,逐级进行升迁,这或许是一时之间的可行之法,却还存在着种种不小的隐患。


 军队内部的鄙视链,尤其是原本的兵卒和降卒之间的鄙视链不能形成!


 一旦开了这个先河,很容易随着出现的欺压行径,造成军中裂痕。


 这种裂痕往小了说只是在配合之中的小问题而已,往大了说却是敌方

撬动我方内部矛盾的开端。


 故而乔琰在此时冷静而决绝地回道:“首功制度不能只推行于一部分人。”


 在以上弊病面前,这是一条必须严格执行绝不能让步的底线。


 “不错,这是必然。”郭嘉回道,“但以此番为例,乔侯对白波贼势在必得,才有了那先前未尽全功的三战,可若是乔侯得白波贼为俘,进而为兵,直接将其收入门墙,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