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143(二更+加更) 坐山观斗……(第2页)

    偏偏这些达官显贵刚经历了洛阳之变,对囤货的冲动远胜过从前,难免将邺城内的粮食一抢而空。

    而为了充塞国库,以及填充袁绍麾下军队的军粮,他们又朝着周边征发了一批。

    并州与邺城之间可通过太行八陉之中的滏口陉相连,乔琰要想知道邺城的动静,可要比探听董卓在长安的所作所为还要容易得多。

    她也清楚地知道,在这种多方面造成的压力之下,哪怕已经接近于丰收时节,邺城的粮价依然居高不下。

    要不是如今的粮食有价无市,乔琰都想拿并州的粮食去发一笔横财。

    见许攸沉默,乔琰冷声说道“我不必许子远先生教我什么大道理,也莫要拿什么国有二主不利民生之类的话来说服我,你若有什么旨意尽管宣读出来便是,听与不听,我自然会做个盘算。”

    许攸觉得自己打从在士林之中闯荡出了些名声以来,还没有见到过这般荒诞的画面。

    拿着圣旨宣旨的那个反而成了理亏之人,听圣旨的却安然端坐,简直像是个在看戏的观众。

    可若是他曾经见到过鲍鸿是如何将先帝遗旨交给乔琰的话,大约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如今形势比人强,他也只能将这封册封的诏书给宣读了出来。

    要乔琰看来,这封诏书倒是对得起邺城那头的饱学之士更多的特点,其中连篇累牍的褒奖之词譬如“名门贻祉,华宗诞秀,聚壤为阵,裂帛成旗”,接连说了三四行,无外乎便是想从乔琰身上找到与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让她看看清楚到底哪一方阵营才是她应当站定的。

    而后便是那句最为要紧的话,“特加汝为骠骑将军”。

    这句一出,李肃差点没惊得跳起来。

    早在看到邺城这边来人是许攸和审配的时候,他就觉得他作为董相国这边的宣旨代表,和那两位完全不在一个水准线上。

    审配刚烈,许攸擅辩,若是让他与那两位打擂台,他是完全没有胜算可言的。

    唯独可以跟乔琰稍微拉近一点关系的,也只有一句而已,他是个并州人。

    听到乔琰先对着许攸做出了一番嘲讽驳斥,李肃心中不觉窃喜,又觉得以许攸这般口吻,只怕邺城那边的人还觉得可以依靠于大义之名,将乔琰给拉拢在麾下。

    若他们真如此做了的话,还能再将乔琰给激怒一些,正好给他们这头商谈的机会。

    却不料这些世家子弟竟也算是能屈能伸,虽然拿道德绑架说了一轮,该给出的名头却是一点没少。

    这就很尴尬了。

    几乎前后脚抵达的使者,前者因为归属于董卓,后者因为归属的政权问题,都无法从乔琰这里得到绝对的认可,现在又拿出了一模一样的名号。

    也不知道是应该说经过了洛阳之战后,这两方人都得正视并州的实力,还是应该说,幸好她给自己的气运又往上点了点,让这伴随着实力而来的锦上添花之事,充满了一番戏剧性。

    乔琰露出了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我看二位应当先交换一下旨意,比较出个高下,再来同我商谈。”

    她话说到此,并未再行多言,便已拂袖起身离去。

    反正她有足够的立场可以两方都不听,那就让他们待着好了。

    眼见乔琰离开,许攸连忙从李肃这里借阅了圣旨,见到最末所写的骠骑将军四字,当即意识到了为何她会有这等反应。

    糟糕他们还是低估了董卓在此时做出的反省和补救行动

    他与审配对视了一眼,审配当即意会,朝着乔琰的方向追了出去。

    好在他们还有二手准备,此番往并州一行,审配不是以宣读圣旨的名义而来的,而是打替袁氏大公子来感谢乔琰的旗号来的。

    “我听闻审正南在河北多有慷慨不可犯节之名,自袁本初奉天子于邺,即将正南先生委以重任,何故却是来替大公子送礼的”乔琰漫不经心地回道,心中不免有几分郁闷。

    袁绍此番派人前来可真会选人。

    审配出身河北豪强,又对其主忠诚,固然多被人评价为“专而无谋”,但光从其守城的本领上都可看出他的军事本事倒也不小。也别管此人本事如何,他都不是会被身在并州的乔琰所策反的。

    许攸就更不用说了,他与其说是效力于何进大将军府,还不如说是始终和袁绍保持着一番交情。更兼之此人虽有些聪明才智,却也贪而无治,显然也不是乔琰拉拢的对象。

    审配闻言回道“袁氏上下一体,袁青州为大公子还人情之礼,再合适不过。”

    这也未尝不是在表达另一个意思,乔琰对袁基有恩,与袁绍有仇,但出于袁氏本为一体的想法,恩重于仇,所以乔琰大可不必因为和袁绍之间的小矛盾,而对邺城朝廷存有偏见。

    见乔琰将礼物给收了下来,审配不由松了一口气。

    却不料在第二日,他与许攸商量好了一番说辞,抵达州府之外的时候却听到了个堪称晴天霹雳的消息,乔琰并不在州府之中。

    程昱这位并州别驾板着个脸的时候还是很有几分威胁力的。

    面对审配、许攸和李肃三人齐刷刷投来的目光,程昱坦然回道“我并州境内正值丰收之时,君侯亲自往行四方巡视有何不妥毕竟此番洛阳征战还多拿了五万石军粮出来。”

    “”许攸可以发誓,就按照他和审配二人,从滏口陉入并州,经由上党郡至于太原郡的一路所见,这并州境内的丰收盛况,让那位乔侯绝不可能缺这劳什子的五万石。

    说这是对他们潜台词的拒绝还差不多

    可还没等另一头的李肃得意多久,又听程昱继续说道“再者说来,秋收备粮正为征讨凉州与董贼所用,自然是要慎重些的。”

    李肃的笑容立刻凝固在了脸上。

    这两句话换了郭嘉或者戏志才来说,绝对没有让程昱说来有效果。

    他替乔琰坐镇中央已久,话中自带一份颇显煞气的气场。

    更让他所说的征伐之事仿佛无有商榷的余地

    除非加钱。

    饶是李肃在离开长安前往并州之前,已从段煨的口中得知过,并州军若是想要进攻长安没有那么容易,也很难不在此时心中焦急。

    不过算起来,乔琰让程昱说的,不全然是借口。

    这一趟的丰收后,她确实是要再深入考虑考虑军粮之用。

    并不只是食物库存的问题,还有军队作战期间军粮保存和携带的问题。

    张牛角觉得自己都已经快在并州从房屋建造到农具生产,再到现在的军粮产业,混成个全能打工人了,这么一对比他就很羡慕被乔琰安排去训练流民兵卒的梁仲宁。

    可在乔琰问起他负责部分的成果的时候,他又飞快回道“君侯先前说想制作锅盔为军粮,这个最是简单。”

    锅盔自然是简单的。

    东汉末年的石磨加工工艺已经足够发达,甚至能被乔琰用来制作土法水泥,只是要磨小麦发面,制作锅盔为干粮不难。

    不过早前的军粮大多不以这等墩饼的形式发放,而多是被称为“糗糒”的粟米与豆的混合物,便还得专门着人再对研究一二,以确认这锅盔的厚度和重量都很符合行军之中的需求。

    见乔琰顺手抽出了一旁用于测试的弓箭,准备对着远处挂在墙上的锅盔做个测试,张牛角眼皮一跳,赶紧抢了过来“不不劳君侯费心,这个还是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