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149(一更) 定论五铢(第2页)

    天下哪有这等荒唐的事情

    偏偏他人已经死了,还是自己给出的那道诏书,也只有被抬出来当个幌子的份。

    乔琰显然不会顾及到这位过世帝王的心情,只是“从善如流”地采用了戏志才的建议。

    秉持大汉正统,绝不使用董卓小钱,坚决使用五铢钱这理由简直是堂堂正正。

    以乔琰在并州的信誉和声誉,连她都如此说了,除却一些特殊的交易,比如她和东海麋氏的资源置换这种情况之外,平头百姓之间的交易应当能固定在五铢钱的范畴之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乔琰就不需要面临问题。

    以汉朝的生产力,铜矿的开采是很有限的。并州境内若只是寻常流通,目前的铜材铸钱还算足够,可一旦频起战争,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购置到战略物资,这个数目就不太够了。

    有些物资也不适合让百姓在生产富余后倾销于外,而要把握在州府的手中统一收购。

    这就意味着,州府需要有钱。

    所以她还得解决铜矿产量的麻烦。

    在戏志才离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面前的大汉十州地图上。

    并州的最北面一线,也就是后世内蒙古的区域,是有铜矿分布的,但这不是铜矿资源最发达的区域。

    甘肃、新疆、西藏一带的西北边疆,以及云南这西南边陲才是

    前者正是凉州和大汉境外未曾归入国土中的不毛之地,后者则在益州的管辖之下。

    而乔琰唯独有机会在此时纳入管控之下的只有一个地方

    凉州

    远在金城的马腾和韩遂,正在为到来的光熹二年商讨如何御敌,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因为凉州的又一资源,而让乔琰坚定了必须打出一场雷霆之战的决心。

    身在邺城的袁绍同样不知道,乔琰又一次公开地表露了对董卓的谴责,也绝不是要倒向支持刘辩的一方。

    早在前往长安的使者回返到并州之前,前去邺城送礼的麴义便已跟乔琰汇报了消息。

    袁绍固然早收到了韩馥被乔琰扣押起来的消息,却还是抱有那么一丝期待地朝麴义做出了拉拢的举动,更是旁敲侧击地对其表达,如若他能转而投效于天子,起码不会像是在并州一样,只是个度辽将军麾下的校尉。

    现在韩馥被乔琰扣押,麴义竟只能起到个送粗薄之礼的作用,何不来上一出弃暗投明

    也难怪袁绍没觉得麴义已经被乔琰给预定了。

    送出自己的读书笔记作为给一位帝王的新年岁贡,纵然在情理上无可指摘,却也难免为天子所恶。

    若这位登基还不久的天子想要表达对这份礼物的不满,或许还因为那骠骑将军的拉拢一事,并不会问责于乔琰,却极有可能对送礼之人论罪。

    “袁青州说,这若真是个美差,也轮不到我头上来。”

    麴义将这些情况都报与了乔琰知晓,便听她问道“那你是如何想的”

    他是如何想的

    凉州人慕强的习性在麴义这里也有着十足的表现。

    他往邺城行去,本以为就算新都初立,在各项名目的陈设上会稍显简陋些,但皇城搬迁,料来是按照仅次于洛阳的形制而来的。

    却哪里想到,那邺城王都,别说是跟他见过的京师洛阳相距甚远,就连跟晋阳相比,也少了几分鲜活之态。

    再一看天子的近卫军,麴义更是生出了一种荒诞之感。

    这哪里像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近卫,分明是随同刘辩迁都于邺的贵族子弟在这儿组了个玩闹的阵仗

    再配上了两老弱残兵,当真是毫无王都禁军气象。

    如此一看,袁青州也未免太不靠谱了。

    不过麴义这个想法倒是稍微辱袁绍了一点。

    他是要手握天子的大义来洗脱他在讨伐董卓期间的名声损失,又不是真要让刘辩拥有一支纵横邺城的铁骑。

    真正的精锐他是绝无可能交到刘辩手里的,也早被他以讨伐青州黄巾的名义调度离开了邺城。

    但袁绍的藏拙,更坚定了麴义选择投效于乔琰的决断。

    在乔琰问出了那句话后,他也毫不犹豫地朝着乔琰屈膝而跪“君侯若不嫌弃,麴义愿为君侯驱策”

    他也确实是有这个承诺效命的资本。

    西平麴氏之中的一支,已在韩遂所占据的金城郡生活了数代,若要征战于凉州,麴义绝对是个合格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