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180(26w营养液加更) 郑玄荐才……(第3页)

 但郑玄在乐平见到了各种已转换为纸质记载、装订妥当、保存环境严格的书典,只觉在如今的环境下,她敢说此地才是令人可以专心经术之地,并不是一句信口胡说。 

 她将袁绍所拥戴的刘辩视为伪帝,不希望对方构建起一个吸引士人学子前去的学术中心,进而混淆正统,故而让人将他带来此地,从她的立场出发也都说得通。 

 至于过程如何,在结果尚好的情况下不必多说。 

 “有郑公的这句话便好了。”乔琰面色舒展了几分,又道:“郑公在此,乐平学业兴盛景象便在眼前了。” 

 郑玄和卢植的情况不太一样。 

 卢植在涿郡授课,只是他在官场沉浮中其中一段被闲置的时间里做出的选择而已,在遴选弟子的时候更倾向于给家乡人施恩开蒙。 

 但郑玄却是持续了十几二十年的聚徒授业,是将弟子也教导成未来的大儒。 

 在这长时间的言传身教中,他的弟子也大多承袭了他的性情人品。 

 郑玄便在与乔琰的随后交谈中提到了两个人。 

 一个就是在姜冏和汉阳豪强的对话中所提到过的崔琰。 

 “崔季珪年少性朴,不善言辞,然入我门下后就发觉,其早年间自学论语韩诗颇有所得,实为智士。”谈及自己的弟子,郑玄在言语中也多了点欣慰,“他性情刚直,有持节谏言之能。若朝纲恢复,必为尚书之才。” 

 “国子尼亦然。说来此子与烨舒有些缘分,并州屯田事宜井然,子尼也曾有相关之言。我观其才,实为国器,非是深造经学可限,烨舒如觉他可用,不如委任一民生庶务之职。” 

 国渊其人,在历史上担任的也正是屯田相关的工作。 

 在郑玄的教导下,他人品出众,眼界开阔,更因为精通术算而能清楚明辨授田于民的种种事项,尤其是在一个区域内到底应该设置多少官吏和考察人员。 

 哪怕乔琰不急缺治理人才,都必须要将他给留下来。 

 更别说是如今这样的情况。 

 并州境内因为数年间的积攒还算处在正轨上,凉州却还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在乔琰不能舍弃并州,将过多的屯田官吏往凉州迁调的情况下,随着郑玄一道送上门来的国渊,她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错过的。 

 甚至,不只是国渊而已。 

 郑玄的弟子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不小的数目,其中很可能有人根本没跟郑玄说上过几句话,但能被他筛选出来的,几乎都不是简单的人。 

 有些人并未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才能,但很可能只是早前没有这个机会而已。 

 现在并州凉州有这个施展的平台,总会有人跳出来的。 

 而当并州手握蔡邕、郑玄、管宁等人后,进一步拥有了作为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她也可以在挟制世家子弟为人质,以就读乐平为利益诱惑之余,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 

 她不可能永远靠着世家子来作为自己手下的文官,所以她需要一个培养黔首子弟出人才的体系。 

 人手名望已够,可以开始规划此事了。 

 她心中急转,却只是对着郑玄回道:“不知国子尼是愿意任职于并州,还是放手一搏扶困凉州?” 

 郑玄回道:“此事便不必问我了,我只负责荐才,牵线搭桥罢了,可不负责还要将对应职位都给想出来。” 

 言外之意,让乔琰自己跟国渊去谈,他在此地继续钻研学术。 

 但有这句话就够了! 

 人才已上了门,她实该自己来添上最后一把火。 

 乔琰又朝着郑玄行了一礼退了出来,盘算着明日便找国渊和崔琰谈谈。 

 此刻天色已晚,她还是先回乐平住处歇脚。 

 然而她刚走出不远,便见前头聚拢了一群身着乐平书院制服的小童。 

 不等乔琰走近,其中一副领头人做派的女孩儿,忽而抓着身旁小童的衣袖,朗声说道:“陆议这小子,以后就是我吕令雎罩着的,你们不许因为他是从庐江来的就欺负他。” 

 “陆议,把你念过的书背给他们听,省得他们觉得自己本事高人一等。” 

 乔琰扶额,顿住了脚步。 

 她的乐平书院已经发展到这种环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