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你管这叫谋士?千里江风
186. 186(29w营养液加更) 四方局势……(第2页)
他能在刚领兵败退的情况下掀起什么风浪?
至多也只是停留在汝南的地界上骂骂人罢了。
许攸继续说道:“明公要想拒绝袁公路的敕封请托也容易,只说汝南为袁氏根基所在,按照三互法的原则,不能担任豫州牧就是了。”
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还能趁机限制一个人的进军。”
袁绍说道:“你是说孙策?”
孙策不能握有吴郡,或者说,孙策不能成为扬州牧,也是遵照大汉律令的说法。
虽然这年头在偏远地区已早不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但将其作为明面上的理由,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事实上,袁绍也必须要重视一下孙策这头幼虎了。
孙坚之死,非但没让孙氏基业分崩离析,反而让其更有了孤注一掷的决绝。
而孙策身上没有孙坚的盟军桎梏,也恰恰给了他开疆拓土的底气。
他今日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上袁术,明日也可以接着对上陶谦,而后对上袁绍。
用刘虞去限制乔琰进军后,袁绍意识到了一件事,比起乔琰这种相对来说还在规则内玩游戏的,董卓和孙策这种武夫才是最麻烦的!
当然,没有把孙策和董卓作比较的意思。
更何况,如今还没有这么多历史根据去证明,要想从南边往北边打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袁绍等人看到的,只是当年的联军会师讨董中,孙坚从南面进攻,以仅次于乔琰的速度攻入了洛阳城中。
那么……孙策呢?
他还是提防着孙策一些为好。
在此子已经被乔琰示好拉拢的情况下,袁绍能对他的施恩有限。
给他高位官职反而可能惹火上身。
南方又偏偏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鞭长莫及的地带。
故而与其去给自己找个不一定靠谱的南方同盟,还不如让他保持着现在这个会稽太守的位置,与南方的宗贼和世家彼此牵绊脚步。说不定就能让他先在内部生乱。
袁绍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该如何对待袁术和孙策了,又转而问道:“那曹阿瞒的兖州牧位置怎么说?”
陈宫作为曹操的使者前来,无疑是曹操做出的尤其聪明的一招。
陈公台这个人,乃是兖州东郡的东武阳人。
他出身世家,年少之时就与海内知名人士相交。
所以他到来的意义,也不是什么给曹操贸然进军济阴和东平请罪,以及和袁绍这边先通个气。
而是在说,曹操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占据了一个东郡,现在多加了两个郡而已,可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兖州世家的认可。
有了这一层势力支持的保障,曹操在兖州的扩张,即使没有他那几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协助,也注定了不会太难。
这是一种规则游戏。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还不如顺水推舟,按照陈留太守张邈在奏表中所说的那样,因曹操有保境安民之能,将其委任为兖州牧。
被软刀子架在脖子上胁迫,袁绍心中说不出的膈应。
可偏偏无论是他的理智,还是此时站在他面前的许攸都在告诉他,这个位置必须给曹操。
因并不涉及到袁氏内部的问题,所以袁绍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的其他谋士。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期,他手底下
的这些谋士对如何解决曹操这件事,产生了各种长线短线作战的分歧看法,可现在这些人考虑了眼下各地的局势后,都觉得曹操可以暂时引为外援,授予其兖州牧的职位。
兖州在豫州的北方,这意味着与曹操结盟,可以让他作为防备南面敌人的屏障。
此外,兖州内部的张邈和刘备,也都不是什么易相与之辈。
别看曹操现在得了前者的举荐,也与后者的关系相处得不差,可真要算起来,其中的隐患也不少。
更让袁绍不得不做出这个决断的,是紧跟着传入邺城的另外一个消息。
先前刘虞前往凉州,监督乔琰处理凉州的情况,由其子刘和暂代幽州牧之职。
那按理来说,有刘虞遗留下来的诸多官员协助,本不应该出现什么大变故。
刘和的手段比起刘虞来说差了太多,也给了袁绍悄然渗透势力进去的机会。
可他们还忘记了一个人——公孙瓒。
早在平定渔阳之乱的过程中,因为作战时间的拖长,公孙瓒麾下部曲的人数就已随即增多。
至多也只是停留在汝南的地界上骂骂人罢了。
许攸继续说道:“明公要想拒绝袁公路的敕封请托也容易,只说汝南为袁氏根基所在,按照三互法的原则,不能担任豫州牧就是了。”
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还能趁机限制一个人的进军。”
袁绍说道:“你是说孙策?”
孙策不能握有吴郡,或者说,孙策不能成为扬州牧,也是遵照大汉律令的说法。
虽然这年头在偏远地区已早不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但将其作为明面上的理由,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事实上,袁绍也必须要重视一下孙策这头幼虎了。
孙坚之死,非但没让孙氏基业分崩离析,反而让其更有了孤注一掷的决绝。
而孙策身上没有孙坚的盟军桎梏,也恰恰给了他开疆拓土的底气。
他今日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上袁术,明日也可以接着对上陶谦,而后对上袁绍。
用刘虞去限制乔琰进军后,袁绍意识到了一件事,比起乔琰这种相对来说还在规则内玩游戏的,董卓和孙策这种武夫才是最麻烦的!
当然,没有把孙策和董卓作比较的意思。
更何况,如今还没有这么多历史根据去证明,要想从南边往北边打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袁绍等人看到的,只是当年的联军会师讨董中,孙坚从南面进攻,以仅次于乔琰的速度攻入了洛阳城中。
那么……孙策呢?
他还是提防着孙策一些为好。
在此子已经被乔琰示好拉拢的情况下,袁绍能对他的施恩有限。
给他高位官职反而可能惹火上身。
南方又偏偏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鞭长莫及的地带。
故而与其去给自己找个不一定靠谱的南方同盟,还不如让他保持着现在这个会稽太守的位置,与南方的宗贼和世家彼此牵绊脚步。说不定就能让他先在内部生乱。
袁绍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该如何对待袁术和孙策了,又转而问道:“那曹阿瞒的兖州牧位置怎么说?”
陈宫作为曹操的使者前来,无疑是曹操做出的尤其聪明的一招。
陈公台这个人,乃是兖州东郡的东武阳人。
他出身世家,年少之时就与海内知名人士相交。
所以他到来的意义,也不是什么给曹操贸然进军济阴和东平请罪,以及和袁绍这边先通个气。
而是在说,曹操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占据了一个东郡,现在多加了两个郡而已,可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兖州世家的认可。
有了这一层势力支持的保障,曹操在兖州的扩张,即使没有他那几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协助,也注定了不会太难。
这是一种规则游戏。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还不如顺水推舟,按照陈留太守张邈在奏表中所说的那样,因曹操有保境安民之能,将其委任为兖州牧。
被软刀子架在脖子上胁迫,袁绍心中说不出的膈应。
可偏偏无论是他的理智,还是此时站在他面前的许攸都在告诉他,这个位置必须给曹操。
因并不涉及到袁氏内部的问题,所以袁绍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的其他谋士。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期,他手底下
的这些谋士对如何解决曹操这件事,产生了各种长线短线作战的分歧看法,可现在这些人考虑了眼下各地的局势后,都觉得曹操可以暂时引为外援,授予其兖州牧的职位。
兖州在豫州的北方,这意味着与曹操结盟,可以让他作为防备南面敌人的屏障。
此外,兖州内部的张邈和刘备,也都不是什么易相与之辈。
别看曹操现在得了前者的举荐,也与后者的关系相处得不差,可真要算起来,其中的隐患也不少。
更让袁绍不得不做出这个决断的,是紧跟着传入邺城的另外一个消息。
先前刘虞前往凉州,监督乔琰处理凉州的情况,由其子刘和暂代幽州牧之职。
那按理来说,有刘虞遗留下来的诸多官员协助,本不应该出现什么大变故。
刘和的手段比起刘虞来说差了太多,也给了袁绍悄然渗透势力进去的机会。
可他们还忘记了一个人——公孙瓒。
早在平定渔阳之乱的过程中,因为作战时间的拖长,公孙瓒麾下部曲的人数就已随即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