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189(二合一) 医学奇迹

 乔琰:“……?”


 杨修的再一次重复可以让她确定, 自己在先前并没有听错。


 他说的确实是黄月英和诸葛亮的名字。


 这是什么天降馅饼啊!


 饶是乔琰已经将陆逊郭淮等人都捞进了自己的二代队伍中,手下也不乏南北名士名将,骤然听到这两位出现在了她的乐平书院内, 还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时空错乱感。


 按照她的认知,此时的诸葛亮应当还在徐州的琅琊郡, 若无曹操攻伐徐州之事, 他应当在短时间门内并不会离开那里,而黄月英应当跟随父亲身在荆州才对。


 她的乐平书院只是刚请来了郑玄,还没有安装什么专门吸引天南海北人才的磁石吧?


 要知道,在如今的时代下, 要让有些人离开自己原本的环境, 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人来说。


 其父母所处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几年内他们的去向。


 像是黄月英的母亲,是襄阳蔡氏之女,这也限定住了她的活动范围。


 所以说,这两个人到底是怎么跑到她的地盘上来的?


 在五个月前,乔琰还曾经回返过乐平书院过一趟,她可以确定, 在当时这两个人绝对没有出现在那里。


 现在却突然冒了出来, 还是以设计棉籽分离设备的功臣出现的, 这可真是——


 好大一个惊喜!


 杨修并不知道乔琰对这两人的态度要更倾向于喜获至宝, 还以为乔琰这会儿微有茫然的神情是因为并不清楚这两人的身份, 便解释道:


 “黄月英乃是荆州黄承彦之女,喜好机关作物之术,因术算大家刘元卓身在并州,仰慕其所书之《七曜术》,故而前来。”


 “诸葛亮则是被奉孝先生的好友荀文若给介绍过来的,来书院已有三个多月了。说是前阵子奉孝先生没少把乐平月报往徐州寄, 荀文若觉得此地是进学之处,便鼓动诸葛亮与其叔父和兄弟一道前来了。”


 “……”乔琰沉默了片刻,开口问道:“那荀文若如今何在?”


 这真是又一个让她猝不及防的情况。


 【荀彧,把诸葛亮,介绍到了,并州的书院,就学。】


 这句话分开来看她都认识,合在一起就是有种说不出的魔幻。


 如今却成了真实发生的事情。


 偏偏这件事情,因为诸葛亮才只有十一岁,远未长到后来被司马徽评价为“卧龙”的地步,和这些书院学子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分别,所以就连郭嘉都没想到要跟她汇报。


 若是在早几年间门乔琰还缺人来用的时候,或许不会隐瞒这么久。


 毕竟十一岁的孩子也不是不能派上用场,完全可以和当时的蔡昭姬以及杨修一样,一边进学就读一边工作。


 但在现下,并州的人事岗位已几乎没有空缺,凉州这边毕岚和国渊等人的职位都是乔琰生造出来的,她已经完全度过了缺人的窘境。


 所以没人跟她提起也不足为奇。


 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就算没有这一回的棉籽分离难题,诸葛亮和黄月英也总会有出头机会的。


 当然,说归这么说,乔琰还是盘算起了让人每月一次将书院名单送到她的手里。


 十一岁的诸葛亮出现在了此地,可实在不好说,十三岁的司马懿会不会也在有一天出现在这里。


 比起原本身在徐州的诸葛亮,身在河内郡的司马懿,甚至距离并州还要近得多。


 想到自己还一度用司马懿的长寿,来给系统解释自己为何要选择在体质上加点,若是此人真出现在了乐平书院内,还以她作为榜样的话,可能她的心情又要微妙一下了。


 一时之间门她也很难做出决断,像是司马懿这样的存在,到底要不要纳入麾下。


 但此时,比起已经落入了书院口袋里、短时间门跑不走的诸葛亮,

比起那些未知的学生,乔琰还是更在意荀彧的去向。


 这可是荀彧啊……


 荀文若此人,观其生平举止,实在有些矛盾复杂。


 他劝阻曹操进魏王,到底是因为此举叛汉,还是因为此举不利于救天下,在准确的答复没从荀彧的口中说出来的情况下,乔琰也不会轻易下一个定论。


 荀彧这位被何颙评价为王佐之才的存在,是否适合于乔琰意图建立新秩序的一套逻辑,在并未进行正式磨合的情况下也未可知。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荀彧本人的水准,加上其背后的颍川人脉,让此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主公,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他是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


 所以荀彧在当前的局面下不投向她,可以,但她总得知道他要往何处去。


 杨修回道:“我跟奉孝先生打听过,他说荀文若有意往荆扬一带游历,看看那一片的战况。”


 荆扬?


 乔琰方才有一瞬皱起的眉头又舒展了开来。


 荆州的刘景升对外的名头尚可,但其只能偏安一隅的能力,注定不会是荀彧的选择。


 至于还算出彩的孙策,无论是拥立天子的可能性还是能救天下的可能性都不高,以荀彧的眼光会选择他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那么便还不必担心他会造成什么麻烦。


 她起身朝着杨修说道:“走吧,回并州一趟。”


 见乔琰走得仓促,杨修一边疾步跟上,一边问道:“君侯竟如此看重那两个后生晚辈?”


 乔琰好笑地回道:“你才比那两个孩子大几岁,便以后生晚辈来称呼了?”


 杨修也只是比诸葛亮大六岁而已,说不定比一比心理年龄,还是诸葛亮更大一些,不过这种话,出于对她这主簿的心理状态考虑,还是别说了。


 她便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他们,而是因为棉花田。”


 乔琰没有亲自种过棉花。


 这不是什么现代人所必须掌握的课程。


 乔琰麾下的人里也没有哪一个是种过棉花的。


 那么就不得不提防一下它被种坏的可能性了。


 这毕竟是一种能提高民众过冬生存率的战略物资,多费些心思也不为过。


 在三四月里,她需要确保去年扫平的凉州无有反复之事,且春耕顺利展开,也需要给董卓一点压力,故而必须坐镇凉州。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她也只能将棉花种植之地从开垦到播种迁苗的事情,全部交给下属来处理。


 在这六月里倒是可以离开去看一看。


 这也正好是棉花的苗期。


 顺便,只能说是顺便,去看一眼诸葛亮和黄月英二人。


 乔琰绝不承认,她对自己的蝴蝶效应所造成的这个结果实在有些好奇。


 事实上她的这个选择也并没有错。


 当她这位并州牧紧急赶回并州的消息,经由董卓在凉州的眼线送到长安后,这位已经失了大半雄心的枭雄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并州出了何事需要让她在此时分心,但起码有这种仓促离开的表现,注定了她在一两个月内都不会发起对长安的进攻。


 等两个月一过,就是秋收之时了。


 在今年并未发生旱灾蝗害的情况下,关中平原无愧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举目四望都可看到田地中正值繁茂生长的作物。


 这无疑给了董卓囤积起一批军粮的信心。


 有了这一批粮食,他也就更有了驾驭军队以阻挡乔琰进攻的资本。


 但董卓的这种表现并未逃过李傕的眼睛。


 在聚众议事结束后,李傕便又一次找到了贾诩。


 “文和先生应当已经看到相国的态度了,他觉得自己能将乔琰给拖垮在凉州,也总有找到反攻机会的时候,可关中被包围在荆益凉并四州之间门,各地并无流民因为天子在此而来投,到最

后在人数上吃亏的只有可能是我们。”


 “总不能指望长安民众今日生个娃儿,明日便长到能上战场的年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