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你管这叫谋士?千里江风
390. 390(一更) 元昭之年
饶是乔琰的文治能力,在她压制住灾情疫情和制衡胡虏的表现中早就能够看个明白,在这提剑指东的昭然气势之中,正当盛时的日光正照在那十二旒冕凤首尖端和她手中那柄长剑之上的时候,所有人最先感到的,还是这位新任天子气吞四海的武德风范。
乱世之中,本就需要这样的一支主心骨!
大汉百年间将国库财力屡屡耗费在平定羌乱之中,益州交州等地的割据势力早已被中央给搁置在近乎放弃的状态,扬州荆州南部几乎与流放地带无异,幽州还是在刘虞抵达后才出现了转机,饶是如此,在幽州东部的玄菟、辽东等地还是大汉朝廷鞭长莫及的地带。
可这些地方,在乔琰登基之前,便已经对着她表达了臣服之意,又由忠诚于这位君主的臣属将领牢牢把控在手。
当她以这等振奋人心的口吻彰显出扫平天下意愿之时,在场的没有任何一个觉得这是乔琰画出的不切实际梦想,只觉这当真是能在数年间实现的东西!
如何不能实现呢?
乔琰所把握的九州地界,无论是在人口、兵力、物资还是占据的地盘面积,都远胜过那邺城朝廷所能拥有的部分。
在她的意志能够以上行下效的方式传达出去之时,邺城的小朝廷却还在以一种运转滞涩的方式把控在袁绍的手中。
而她在此刻的登基,也绝不会让这长安朝廷产生一场地动山摇的骤变。
从建安元年到这原本该当被称为建安五年的数年间,乔琰以大司马的身份总领朝政,在各项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的选拔上,原本就扮演着一个重之又重的角色。
她只是往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彻底击碎这朝堂秩序。
王允、淳于嘉等人的身死,也仅仅是这朝堂之中的渣滓,被先一步从其中剔除出去。
在这登基典礼的举办之前,她也早下达了指令,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的位置都不会因为这出权力交接而变化,至多也就是将王允这个空缺出来的司徒位置挪交到了程昱的手中而已。
这让长安朝廷此刻的重点事项不在平衡各方可能发生的动乱,而在一致朝着那邺城朝廷发起挑战。
所有这些在数年间累积的种种都绝非无用之功,而是实打实的大雍新朝阶梯,远比她此刻脚下所踏的高台有着令人不得不仰观于她的力量。
这便是他们的帝王!
二十三岁的青年帝王身上的意气风发和多年戎马宦海所培养出的沉静,在此刻以一种令人足觉心悦诚服的方式交融在一处,也不知是从何处传来了一声“一统天下”的应和,在一瞬间爆发开来的声音再一次成为了一片回荡在这长安郊野的主旋律。
“虽然明知在这位陛下即位后,长安朝堂上还是会有一场和缓的洗牌,但……”杨瓒朝着一旁的赵歧开口说道,“但或许这只能算是时局必然。我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这也得算是这位陛下的本事吧。”陈纪和这两位老朋友凑在一处,听到了这话后说道。
不过他话刚说完便遭到了另外两人投过来的无语目光。
他们说的是,原先在陛下还是大司马的时候不能被提拔上来的人,在此时倒是可以凭借着累积的功劳放到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了,乐平书院出身的学子在这长安陆续得到提拔的机会大概也会高于弘文馆选拔上来的,家中有在邺城朝廷担任高位两头下注的和全都投入到支持这位陛下的聪明人之间也没法比。
陈纪又不用担心这等事情,以至于这话听起来着实很像是来炫耀的。
虽说陈纪的大鸿胪得算是直接对前天子刘虞负责的,但无论是陈纪,还是随后因推举被招揽到长安来的陈群,都是先经由了乔琰的安排才入职的,自去岁洛阳急需人手后,陈群又跟着往那头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颍川陈氏的身上打着相当浓重的乔琰印记,几乎不必考虑随后的前途问题。
真正需要有这等担忧的,一种就是杨瓒这个和王允有过私交,甚至知道王允对乔琰存有敌意之人,一种就是赵歧这种子孙里没什么特别出挑,他自己也行将退居的老家伙。
乱世之中,本就需要这样的一支主心骨!
大汉百年间将国库财力屡屡耗费在平定羌乱之中,益州交州等地的割据势力早已被中央给搁置在近乎放弃的状态,扬州荆州南部几乎与流放地带无异,幽州还是在刘虞抵达后才出现了转机,饶是如此,在幽州东部的玄菟、辽东等地还是大汉朝廷鞭长莫及的地带。
可这些地方,在乔琰登基之前,便已经对着她表达了臣服之意,又由忠诚于这位君主的臣属将领牢牢把控在手。
当她以这等振奋人心的口吻彰显出扫平天下意愿之时,在场的没有任何一个觉得这是乔琰画出的不切实际梦想,只觉这当真是能在数年间实现的东西!
如何不能实现呢?
乔琰所把握的九州地界,无论是在人口、兵力、物资还是占据的地盘面积,都远胜过那邺城朝廷所能拥有的部分。
在她的意志能够以上行下效的方式传达出去之时,邺城的小朝廷却还在以一种运转滞涩的方式把控在袁绍的手中。
而她在此刻的登基,也绝不会让这长安朝廷产生一场地动山摇的骤变。
从建安元年到这原本该当被称为建安五年的数年间,乔琰以大司马的身份总领朝政,在各项制度的构建和人员的选拔上,原本就扮演着一个重之又重的角色。
她只是往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彻底击碎这朝堂秩序。
王允、淳于嘉等人的身死,也仅仅是这朝堂之中的渣滓,被先一步从其中剔除出去。
在这登基典礼的举办之前,她也早下达了指令,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的位置都不会因为这出权力交接而变化,至多也就是将王允这个空缺出来的司徒位置挪交到了程昱的手中而已。
这让长安朝廷此刻的重点事项不在平衡各方可能发生的动乱,而在一致朝着那邺城朝廷发起挑战。
所有这些在数年间累积的种种都绝非无用之功,而是实打实的大雍新朝阶梯,远比她此刻脚下所踏的高台有着令人不得不仰观于她的力量。
这便是他们的帝王!
二十三岁的青年帝王身上的意气风发和多年戎马宦海所培养出的沉静,在此刻以一种令人足觉心悦诚服的方式交融在一处,也不知是从何处传来了一声“一统天下”的应和,在一瞬间爆发开来的声音再一次成为了一片回荡在这长安郊野的主旋律。
“虽然明知在这位陛下即位后,长安朝堂上还是会有一场和缓的洗牌,但……”杨瓒朝着一旁的赵歧开口说道,“但或许这只能算是时局必然。我竟然没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这也得算是这位陛下的本事吧。”陈纪和这两位老朋友凑在一处,听到了这话后说道。
不过他话刚说完便遭到了另外两人投过来的无语目光。
他们说的是,原先在陛下还是大司马的时候不能被提拔上来的人,在此时倒是可以凭借着累积的功劳放到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了,乐平书院出身的学子在这长安陆续得到提拔的机会大概也会高于弘文馆选拔上来的,家中有在邺城朝廷担任高位两头下注的和全都投入到支持这位陛下的聪明人之间也没法比。
陈纪又不用担心这等事情,以至于这话听起来着实很像是来炫耀的。
虽说陈纪的大鸿胪得算是直接对前天子刘虞负责的,但无论是陈纪,还是随后因推举被招揽到长安来的陈群,都是先经由了乔琰的安排才入职的,自去岁洛阳急需人手后,陈群又跟着往那头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颍川陈氏的身上打着相当浓重的乔琰印记,几乎不必考虑随后的前途问题。
真正需要有这等担忧的,一种就是杨瓒这个和王允有过私交,甚至知道王允对乔琰存有敌意之人,一种就是赵歧这种子孙里没什么特别出挑,他自己也行将退居的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