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你管这叫谋士?千里江风
420. 420(一更) 剑指邺城(第2页)
且等十三州归一之时再见分晓吧!
当她说完这话后,便当即扬鞭策马朝前行出,在建安年间经历过一番加固的潼关在这列万余精兵的面前开启,后方的崤函道在头顶的烈日之下飞扬起了一片沙尘,但这列队伍却像是此地那行将与黄河交汇的渭水一般浩浩汤汤而去,只有坚决往前而去的奔流之势。
数日行军之后,身在河内郡的曹操迎来了乔琰所统率的大军。
算上洛阳守军、负责押送粮草之人,连带着还有此刻在河内驻扎的兵马,以及经由河东调拨至此的人手,合计在五万人上下,而那些此前面对袁绍来犯孟津的洛阳民众,也绝不惧于再一次参与到这场战事之中!
更莫要忘了,这还只是其中的一路而已。
这片旌旗招展的赫赫声势之中,乔琰朝着东面的冀州魏郡方向看去,顺着曹操伸手指向的方向,正能看到新近抵达此地的高干与河北兵马。
“高元才有才志弘邈、文武秀出之名,倒是和先前为孟德所擒获的袁显甫大不相同。”
曹操回道:“可惜他所调派的兵将未必能听从他的号令,在此等胜负强弱已定的情况下,光凭借着他高元才,也难改袁本初败亡局势。”
乔琰笑道:“那便劳驾孟德在半月后为我拿下这场胜利了。”
这场阔别多年后的协同作战,固然已是经历了一番人事变化的物是人非,又即便已是在身份与主次上有了一番变化,却也未尝不能算是离乱混战之后的幸事了。
不过,这正式发动八月之战的第一枪,她不打算在河内与魏郡的边界上打响。
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合适的地方。
但她只是屯兵于此,并未有什么多余的动作,只是“乔琰出兵”这四个字,便已足够令邺城朝堂之上一派乌云密布了。
谁能在此刻保持着一份平常心,不因此而感到紧张呢?
河北世家在与刘辩一番交涉后,确实是暂时达成的誓死守城约定,可并不代表着身在邺城的所有官员都有这等与大汉共存亡的觉悟。
也因生怕他们之中会有想要投敌之人干扰计划,刘辩和袁绍都根本不打算将他们意图刺杀乔琰这件事告知于众人。
甚至此刻在这朝堂之上还少了几个人。
典型代表便是本当以三公身份站在队列之首的杨彪。
刘辩不敢在这等关头得罪同样门生满天下的弘农杨氏,自然也就不会将其如同郭图逢纪一般处死,但他也怕杨彪平日里的万事不问在此等紧要关头会变成和杨修的里应外合,那还不如先让他以“告病”的方式暂时处在被扣押的状态。
倘若他们的计划能成功,杨彪便是他们联通长安朝廷的桥梁。
他应当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倘若他们的计划失败,或许杨彪还能以汉室老臣的身份为他们求个情。
毕竟若非汉室之恩,杨彪何来这等四世三公的背景!
但想的时候是进退均有一番手段,是汉室数百年间起落均能转危为安,在听到果真遵照了那封国书之中所说御驾亲征的消息之时,刘辩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他强忍住了再一次提出迁都而走的想法,对着袁绍问道:“以大将军看来,我等是否还需向黎阳方向增兵?”
高干的确是个人才,也是袁绍子侄辈之中少见的能扛事之人,可他面对的是什么人?
是乔琰!
十多年里她便未曾在指挥战事之中有失利之处,反观高干此人,唯独能用来说道的战绩,都是配合着沮授完成的。
就算他们尚有河流险阻可作为拦截之用,但当年身在洛阳的董卓凭借着洛阳险关都没能拦住她的进攻脚步,高干的存在是否只能让对方再获一将助长气势?
若真如此,连一点都无法拖住乔琰这方的脚步,他们要如何与之拉锯,寻到刺杀的机会?
袁绍的目光沉沉,开口回道:“不必多增兵了,并无坚城固守的情况下,面对这五万有余的队伍,元才就是再多万人也难改结果。”
“既是相会于邺城,那便将我等所能调派的全部人力都放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