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番外一(6)(一更) 雪岭之行……(第2页)





何况,当青海环湖之地在曹操的出征之中被重新建设起来的时候,中原的演变也当以更为快速的方式进行了。




交情归交情,政治归政治。




这确实是对曹操来说最合适的去向。




“我听闻令雎今年也有请战之意?陛下对于辽东那头是怎么想的?”




别看扶余和高句丽因中原一统,加之辽东驻兵强盛,选择了缩起脖子做人,也早和公孙度之间双向撇清了瓜葛,但不是正式被吞并入大雍的治下,便始终还得算是“邻国”。




以蔡昭姬看来,陛下会让他们保持这等状态的时间只怕不会太长了。




但让她也没想到的是,乔琰居然选择先令曹操开启对青海的征伐建设,而将辽东暂时放在了后头。




“等到秋收之后吧,自去岁开始我便令文远和令雎将中原典籍陆续送往东北为天/朝之赐,将这等沟通再持续上半年再行攻伐之举也不迟。”




西域和青藏的两路并进,粮食的调拨路线是有重合之处的,又有关中、汉中、蜀中路粮仓支援,虽有去年的旱灾影响减产,也确实支撑得起。




但若再加上辽东的齐头并进,那便当真是在做穷兵黩武之事了。




这可不是一位开国之君当有的举动。




“元昭元年的年末,我将海航之事交托于甘兴霸之时,他曾经给过我一个回应,说是给他两年的时间,他必定给我一支南北之间横行无忌的水师,到今年秋收之后,也便满了两年了。”




乔琰盘算了一番各方进展情形,说道:“届时,令兴霸自海上发兵,文远、令雎自陆上出兵,能吞得下多少土地,就看他们的本事了。青州、冀州、幽州州秋收所得,作为此番发兵之用。”




若是连这等航行出战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那还谈何远洋发展呢?




这既是幽州将领期待已久的一战,也是她这海上霸业的起点!




“昭姬,”乔琰朝着对方看去,认真地说道,“而今羌人之中居处凉州的,已是将使用中原文字书写交流作为荣耀,西域都护之中的南路也已有尽数在握之态,将华夏之言推陈其间,实为时势所趋,这海外远洋之地,在这步步向前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看你近来还当有个新任务了。”




教育学生尚且要因材施教,教育百姓也是同样。




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开化程度不同的小国子民,要以何种方式来令其学会中原华夏的语言、习俗与文化,就要看这些随同军队抵达的书籍是何内容了。




而这些,显然是编纂乐平月报多年的蔡昭姬的责任。




四方征讨作战的将士固是重任在身,也面临着种种征伐之间的危机,可文化的传播也同样任重道远啊。




也是一出比之作战更为长久的斗争。




蔡昭姬如何不知乔琰的隐忧与展望,可打从她当年跟随乔琰来到乐平,在她麾下担任起文书的责任开始,她便已打定了主意,绝不会掉队在陛下的后头,如今也自不会例外。




在秋收之前,她会给乔琰一份满意答卷的。




杨彪在隐退之前能发觉乔琰对于改革官职的潜在意向,作为乔琰近臣,且已有权力结构变更的少府,也就更不会错过这个特殊的信号。




此刻陛下未曾将其提出,不过是需要四方征伐、定鼎中原的战果达到让人再无从辩驳的地步。




那么,她当然要助力陛下再往前一步!




——————




当然,那些意图在轩辕阁上、在大雍史册之中留下其身影之人,没有任何一个会在此时停步。




翻越悬度山的马超更不能停。




在此前远望山岭之时所感到的雪山苍茫,远不如真正身处其中的时候更加令人感到寸步难行。




饶是马超、阎行等人出身凉州,也知高原之上是何种艰难处境,哪怕虞翻有着一番好脚力和吃苦耐劳的脾性,都不免在行路到第十日的时候,因举目四望之间均是雪色蔓延、峭壁林立,只觉一种难言的疲累之感涌上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