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254 上官之死(第2页)





【太子李弘这一生从未在礼节上犯任何错误,他仁义到什么地步呢,咱们举几个例子。




相传太子李弘在学习《春秋左氏传》时,读到楚世子为了夺权杀君王的典故,太子李弘大为愤怒,他认为书籍都应该记录仁孝之事,不该记录如此不忠不孝之事。




教学的大臣郭瑜解释,孔子在写《春秋左氏传》是,好事坏事都有记载,记录好事是为了让大家学习,记录坏事是为了告诫后世。




但是太子李弘实在受不了这种不忠不孝之事,他拒绝《春秋左氏传》,改学其他的书。】




*









“他是不是不想学习找的借口。”阿斗皱起眉头,他可不觉的这个唐太子李弘仁义,他家相父说过只有学习前朝的教训才能不重蹈覆辙。




阿斗大为不解,他觉的唐朝太子过于玻璃心,听都听不得,若日后真遇到事该如何。




自打神迹出现后,阿斗真的尽心尽力的在学习,虽然他资质平平但是他肯努力,他不想被后人成为付不起的刘阿斗,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季汉受到辱没。




基本的大道理他都有好好的学习,且阿斗别的不行,如今的心态却特别的好。




*









听到唐太子李弘如此“仁孝”,秦始皇嬴政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可不认为李弘此举是“仁”。




“当真是保护的太好,不知朝堂险恶。”秦始皇嬴政心道。




秦始皇嬴政的目光再次看向自家太子扶苏,“扶苏,你觉的唐太子李弘如何。”




“儿臣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仁善。”公子扶苏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道。




听了这么久神迹,公子扶苏对“仁善”有了不同的认知,他之前认为的仁政太过肤浅。




如今听了那么多“仁”君的事迹,比如宋仁宗还有明孝宗朱佑樘,公子扶苏如醍醐灌顶。




作为君主,是要有一颗仁善的心,但是仁善之心是分寸的,给多了就会让对方的得寸进尺。




*









“我怎么觉的这个早逝的太子也不适合当皇帝。”赵匡美道。




虽然作为后人,赵匡美他们知道大唐之事,但也仅限于唐朝大事,比如赵匡美他们知道唐太子李弘早逝,仅此而已。




“若他当了皇帝,会不会是第二个宋仁宗,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赵匡美觉得真有可能。




赵匡胤……




【咱们再举一个例子,唐高宗时期的唐朝正处于领土扩张的状态,朝廷需要大量的征兵。




为了能征到更多的兵,朝堂下令凡是逃兵或者在规定日期内没有报道的兵一律处死,并且他们的家人也受连带之罪。




李弘知晓此事后特意上书,他认为此法太不近人情,希望可以修订法律,起码士兵的家人用受连坐之罪。】




仁义!




两个大字又出现在天幕上




【除此之外,太子李弘还特别重家人情谊,他亲自为他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求情。




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的母妃是萧淑妃,而萧淑妃和武则天是敌对,最后死于武则天之手。




两位公主受到牵连,被囚禁宫中,无法正常出嫁。】




汉武帝听到这不禁皱起了眉头,不知为何他觉的这个唐太子和他祖爷爷刘盈有些许相似,妇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