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烽火戏诸侯
第九百三十六章 吾为东道主(六)
从光阴长河中走出,青同定睛一看,疑惑道:“怎么没有直接返回镇妖楼?是宝瓶洲这边还有山神要见?”
陈平安摇头道:“我也不曾来过此地,只是有人临时起意,让我算是帮忙待客一番,来这边为某人送客。”
青同愈发疑惑不解,谁能够对你指手画脚?
遥见不远处有一处波光粼粼,一片楼阁掩映在绿树荫中,依稀听到楼上数声悠扬清磬。
陈平安说道:“我们去前边守株待兔。”
走近了,是一处规模颇大的祠庙,榜额汾河神祠,门前有两株古槐,门外是一口大池塘,杨柳依依,绕水而栽,门外有几匹青骢马系在柳荫中,又有一辆绣帏马车,停在庙墙角根,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内眷,年老车夫穿着厚重棉袍,拢手在袖,迷迷糊糊,正打着盹儿。
青同跟着陈平安步入祠庙,由于是大年三十,自然香火一般,暂时未见来此敬香的善男信女身影,唯见大殿外的廊道中,有几个道童装束的孩子,蹲下底下丢掷铜钱玩耍,见着了陈平安他们,也只是抬头一瞥,并不出声招呼。
两侧有月洞门,要想去祠庙后殿游览,是必经之地,陈平安站在大殿门槛外片刻,便走向月洞那边,未见人影,先听一阵环佩声响,清脆悦耳,迎面走出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妇人,挽朝云髻,斜着两个翠翘,身穿一件素雅的纺绸大衫,身边跟着一位妙龄少女,约莫是那位妇人的贴身婢女,藕白衫系葱绿裙,一双略旧的绣花鞋。
还有个老妪,穿件竹叶对襟道袍,手执玉如意,多半是这座汾河神祠住持庶务的庙祝。
陈平安立即挪步让出道路。
为首妇人目不斜视,径直走去了,妙龄少女与那香客男子擦肩而过时,却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番,此人头别玉簪,青衫长褂布鞋,瞧着倒是干净清爽,三十岁的年龄,就是与书上说的那种“顾盼不凡,丰神澄澈”,差得有点远了,算不得一位出色人物,不出意外的话,是个县城里边的贫寒士子,尚无功名在身,便来这儿烧香祈愿,好求个金榜题名?
青同忍不住轻声问道:“我们是在等谁?”
走出月洞门的这三位,显然都只是肉眼凡胎的寻常人。
陈平安以心声说道:“陆沉。”
青同脸色微变。
实在是不想与那位白玉京三掌教有任何牵连。
只是就目前形势看来,想要不与陆沉碰头都难了。
宝瓶洲梦粱国内,距离汾河神祠并不远。
一个行走在山野小径的年轻道士,头戴一顶莲花冠,手中有几本不告自取的地方县志,抬头看了眼如飞鸟掠过的一条渡船。
道法有深浅,眼力有高低,地上的道士看得见对方,渡船却未能发现下边的年轻道士。
年轻道士轻身举形,蜻蜓点水,一路飘荡远游,有那“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之感。
这年轻道士稍作停步,再次抖了抖袖子,好似有千丝万缕的丝线,或远或近,红尘万丈,此线名为“因果”,伸出双指,轻轻一扯其中丝线,远处似有回响,动静很小,几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只是这位头戴莲花冠的道士,道法足够高,举目远眺,看中一人,便循着一份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淡薄道缘,来到这梦粱国境内,最终在一处山野村落的村口处,瞧见一个孤零零的孩子,年轻道士凑上前去,停步后,一个弯腰,一个抬头,双方对视片刻,孩子羞赧,低下头去。
之前走了一趟豫章郡采伐院,与林正诚道别过后,没有直接返回青冥天下,反正白玉京有余师兄坐镇,出不了纰漏,如今天外天镇压化外天魔一事,又有师尊亲自收尾,要不是文庙催得急,陆沉真想在这浩然天下多待几年。方才御风遨游飞升天幕之际,陆沉突然道心微动,寻其根本,原来是在这梦粱国地界,似有一人一事,几乎同时触动心弦,便改变主意,先去了一趟附近的云霞山,只是这次没有现身,耕云峰的金丹修士黄钟侯,很快就会成为云霞山的新任山主了,云霞山如今因祸得福,已经有了一份宗门雏形气象,万事俱备,就只欠一玉璞了,旧山主,绿桧峰蔡金简,黄钟侯,都是有希望的,百年之内,宗门可期。
男子借酒消愁,若与天禄缘深,成就一个痴情人。
不知道下次与那位深陷情网不得出的黄山主喝酒,又是猴年马月了。
陆沉低头看着那个并无修行资质的孩子,开口道:“你倒也不怕生,约莫是贫道生得面善,妇孺瞧见了,难免心生亲近的缘故?对了,你会不会说大骊官话,最不济,能听懂官话?”
孩子点点头。梦粱国与青鸾国,虽然都已脱离大骊藩属身份,但是大骊官话,如今就是一洲雅言,而梦粱国君臣,推行雅言,可谓不遗余力,许多学塾的教书老先生,为此抱怨不已,一大把岁数了,不曾想还要给那些年纪轻轻的县教谕当学生。
陆沉蹲下身,说道:“贫道看你骨骼清奇,龙吟虎啸,凤翥鸾翔,有猛烈丈夫之大气象。”
孩子一脸茫然。
对牛弹琴了。
陆沉微笑道:“修道之士,就像那山上的茶树,野者为上,园者次之。”
显然在陆沉眼中,如园中花木的谱牒修士,是不如那些山泽野修有灵气的。
陆沉问道:“上过学塾吗?”
孩子摇摇头。
陆沉指了指孩子脚边,地上有些“鬼画符”,“那这些是跟谁学的。”
孩子老老实实回答道:“上山放牛,石头上边都有,会经常看到。”
陆沉笑问道:“你家里还有牛可放?”
孩子说道:“给村里人帮忙。”
陆沉恍然道:“忙活半天,可以蹭顿饭吃?”
孩子赧颜一笑,黝黑的脸庞,消瘦的身材,身上那件缝补厉害的破旧棉袄,靠着蹩脚的针线,才没有棉絮翻出。
陆沉抬了抬屁股,伸长脖子,望向那座山头,既无山神,也无崖刻,却是块风水宝地,山中有一口清泉,久旱不干,久雨不盈。
曾有个不知姓名的道士,在此修行。
难怪会被蛮荒桃亭一眼相中,又被身在大骊豫章郡内的自己遥遥感知,此山道气,积淀已久,山中孕育有一条法脉仙缘,即将有那流溢而出的迹象了,故而每一次道气牵动山根水脉的震动涟漪,宛如一声心跳。
只是这种被誉为“天地共鸣”的心跳声,动静极小,却间隔极长。只是刚好被那位乘船路过的嫩道人撞见,不然就算是个飞升境,在这儿待上一年半载的,也只会将此山当做一处寻常的道场遗迹。
陆沉小有意外,再掐指一算,啧啧称奇,很不俗气了,虽说在此地“证道”之人,当时练气士境界不高,离开山中那处石室洞窟之时,只是个金丹地仙,但是此人没有师传,没有任何仙家机缘,只凭自悟,就修出了一颗澄澈金丹,这种人,在山上被称之为“天地青睐,无运自悟”,要是福缘再好一点,成就会很夸张的。
不谈与凡俗夫子的比例,只说练气士的数量,修道之人,多如牛毛,登山一途,如鲫过江。
能够走到山顶的得道之士,来来去去,终究是凤毛麟角的那么一小撮,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显风流,又被风吹雨打去。
陆沉叹了口气,站起身,朝那山中崖壁间的“洞府”,打了个道门稽首。
因为已经猜出对方的身份了。
只不过陆沉的这个礼数,却不是因为对方是谁,而是对方做成了什么。
慧剑挥时斩群魔,万里诛妖电光绕。
依稀可见,当年有中年容貌的道士,名为吕喦,道号纯阳。
在此结金丹,于山中留下一部直指金丹的道法剑诀,静待后世有缘人。
下山时,手携紫竹杖,腰悬一枚大葫芦瓢,头裹逍遥巾,背剑执拂,衣黄衫麻鞋,就此云游四方。
这位不知名道人留下一句谶语,“异日此地当出金仙,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炼阳神,完玉炼,结道果。”
在山脚处遇到一位入山的采药人,问话不答,道人只说四字,“谢天谢地。”
那个孩子见这位年轻道长如此作为
,犹豫了一下,也面朝山中,有样学样,懵懵懂懂,行了一个大礼。
陈平安摇头道:“我也不曾来过此地,只是有人临时起意,让我算是帮忙待客一番,来这边为某人送客。”
青同愈发疑惑不解,谁能够对你指手画脚?
遥见不远处有一处波光粼粼,一片楼阁掩映在绿树荫中,依稀听到楼上数声悠扬清磬。
陈平安说道:“我们去前边守株待兔。”
走近了,是一处规模颇大的祠庙,榜额汾河神祠,门前有两株古槐,门外是一口大池塘,杨柳依依,绕水而栽,门外有几匹青骢马系在柳荫中,又有一辆绣帏马车,停在庙墙角根,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内眷,年老车夫穿着厚重棉袍,拢手在袖,迷迷糊糊,正打着盹儿。
青同跟着陈平安步入祠庙,由于是大年三十,自然香火一般,暂时未见来此敬香的善男信女身影,唯见大殿外的廊道中,有几个道童装束的孩子,蹲下底下丢掷铜钱玩耍,见着了陈平安他们,也只是抬头一瞥,并不出声招呼。
两侧有月洞门,要想去祠庙后殿游览,是必经之地,陈平安站在大殿门槛外片刻,便走向月洞那边,未见人影,先听一阵环佩声响,清脆悦耳,迎面走出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妇人,挽朝云髻,斜着两个翠翘,身穿一件素雅的纺绸大衫,身边跟着一位妙龄少女,约莫是那位妇人的贴身婢女,藕白衫系葱绿裙,一双略旧的绣花鞋。
还有个老妪,穿件竹叶对襟道袍,手执玉如意,多半是这座汾河神祠住持庶务的庙祝。
陈平安立即挪步让出道路。
为首妇人目不斜视,径直走去了,妙龄少女与那香客男子擦肩而过时,却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番,此人头别玉簪,青衫长褂布鞋,瞧着倒是干净清爽,三十岁的年龄,就是与书上说的那种“顾盼不凡,丰神澄澈”,差得有点远了,算不得一位出色人物,不出意外的话,是个县城里边的贫寒士子,尚无功名在身,便来这儿烧香祈愿,好求个金榜题名?
青同忍不住轻声问道:“我们是在等谁?”
走出月洞门的这三位,显然都只是肉眼凡胎的寻常人。
陈平安以心声说道:“陆沉。”
青同脸色微变。
实在是不想与那位白玉京三掌教有任何牵连。
只是就目前形势看来,想要不与陆沉碰头都难了。
宝瓶洲梦粱国内,距离汾河神祠并不远。
一个行走在山野小径的年轻道士,头戴一顶莲花冠,手中有几本不告自取的地方县志,抬头看了眼如飞鸟掠过的一条渡船。
道法有深浅,眼力有高低,地上的道士看得见对方,渡船却未能发现下边的年轻道士。
年轻道士轻身举形,蜻蜓点水,一路飘荡远游,有那“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之感。
这年轻道士稍作停步,再次抖了抖袖子,好似有千丝万缕的丝线,或远或近,红尘万丈,此线名为“因果”,伸出双指,轻轻一扯其中丝线,远处似有回响,动静很小,几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只是这位头戴莲花冠的道士,道法足够高,举目远眺,看中一人,便循着一份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淡薄道缘,来到这梦粱国境内,最终在一处山野村落的村口处,瞧见一个孤零零的孩子,年轻道士凑上前去,停步后,一个弯腰,一个抬头,双方对视片刻,孩子羞赧,低下头去。
之前走了一趟豫章郡采伐院,与林正诚道别过后,没有直接返回青冥天下,反正白玉京有余师兄坐镇,出不了纰漏,如今天外天镇压化外天魔一事,又有师尊亲自收尾,要不是文庙催得急,陆沉真想在这浩然天下多待几年。方才御风遨游飞升天幕之际,陆沉突然道心微动,寻其根本,原来是在这梦粱国地界,似有一人一事,几乎同时触动心弦,便改变主意,先去了一趟附近的云霞山,只是这次没有现身,耕云峰的金丹修士黄钟侯,很快就会成为云霞山的新任山主了,云霞山如今因祸得福,已经有了一份宗门雏形气象,万事俱备,就只欠一玉璞了,旧山主,绿桧峰蔡金简,黄钟侯,都是有希望的,百年之内,宗门可期。
男子借酒消愁,若与天禄缘深,成就一个痴情人。
不知道下次与那位深陷情网不得出的黄山主喝酒,又是猴年马月了。
陆沉低头看着那个并无修行资质的孩子,开口道:“你倒也不怕生,约莫是贫道生得面善,妇孺瞧见了,难免心生亲近的缘故?对了,你会不会说大骊官话,最不济,能听懂官话?”
孩子点点头。梦粱国与青鸾国,虽然都已脱离大骊藩属身份,但是大骊官话,如今就是一洲雅言,而梦粱国君臣,推行雅言,可谓不遗余力,许多学塾的教书老先生,为此抱怨不已,一大把岁数了,不曾想还要给那些年纪轻轻的县教谕当学生。
陆沉蹲下身,说道:“贫道看你骨骼清奇,龙吟虎啸,凤翥鸾翔,有猛烈丈夫之大气象。”
孩子一脸茫然。
对牛弹琴了。
陆沉微笑道:“修道之士,就像那山上的茶树,野者为上,园者次之。”
显然在陆沉眼中,如园中花木的谱牒修士,是不如那些山泽野修有灵气的。
陆沉问道:“上过学塾吗?”
孩子摇摇头。
陆沉指了指孩子脚边,地上有些“鬼画符”,“那这些是跟谁学的。”
孩子老老实实回答道:“上山放牛,石头上边都有,会经常看到。”
陆沉笑问道:“你家里还有牛可放?”
孩子说道:“给村里人帮忙。”
陆沉恍然道:“忙活半天,可以蹭顿饭吃?”
孩子赧颜一笑,黝黑的脸庞,消瘦的身材,身上那件缝补厉害的破旧棉袄,靠着蹩脚的针线,才没有棉絮翻出。
陆沉抬了抬屁股,伸长脖子,望向那座山头,既无山神,也无崖刻,却是块风水宝地,山中有一口清泉,久旱不干,久雨不盈。
曾有个不知姓名的道士,在此修行。
难怪会被蛮荒桃亭一眼相中,又被身在大骊豫章郡内的自己遥遥感知,此山道气,积淀已久,山中孕育有一条法脉仙缘,即将有那流溢而出的迹象了,故而每一次道气牵动山根水脉的震动涟漪,宛如一声心跳。
只是这种被誉为“天地共鸣”的心跳声,动静极小,却间隔极长。只是刚好被那位乘船路过的嫩道人撞见,不然就算是个飞升境,在这儿待上一年半载的,也只会将此山当做一处寻常的道场遗迹。
陆沉小有意外,再掐指一算,啧啧称奇,很不俗气了,虽说在此地“证道”之人,当时练气士境界不高,离开山中那处石室洞窟之时,只是个金丹地仙,但是此人没有师传,没有任何仙家机缘,只凭自悟,就修出了一颗澄澈金丹,这种人,在山上被称之为“天地青睐,无运自悟”,要是福缘再好一点,成就会很夸张的。
不谈与凡俗夫子的比例,只说练气士的数量,修道之人,多如牛毛,登山一途,如鲫过江。
能够走到山顶的得道之士,来来去去,终究是凤毛麟角的那么一小撮,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显风流,又被风吹雨打去。
陆沉叹了口气,站起身,朝那山中崖壁间的“洞府”,打了个道门稽首。
因为已经猜出对方的身份了。
只不过陆沉的这个礼数,却不是因为对方是谁,而是对方做成了什么。
慧剑挥时斩群魔,万里诛妖电光绕。
依稀可见,当年有中年容貌的道士,名为吕喦,道号纯阳。
在此结金丹,于山中留下一部直指金丹的道法剑诀,静待后世有缘人。
下山时,手携紫竹杖,腰悬一枚大葫芦瓢,头裹逍遥巾,背剑执拂,衣黄衫麻鞋,就此云游四方。
这位不知名道人留下一句谶语,“异日此地当出金仙,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炼阳神,完玉炼,结道果。”
在山脚处遇到一位入山的采药人,问话不答,道人只说四字,“谢天谢地。”
那个孩子见这位年轻道长如此作为
,犹豫了一下,也面朝山中,有样学样,懵懵懂懂,行了一个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