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小闲人子率以正

第61章 好聚好散(第3页)

 走到水渠边洗掉脸上的桑葚汁,李让一把揪住狗娃的衣领问道:“王叔他们还在谷场支棚子吗?”


 狗娃点点头,含糊不清道:“耶耶说今年的粮食抽穗早,要早点把谷场支好,不然下雨了就麻烦了......”


 李让松开狗娃的衣领,拍拍他的小脑袋:“行,去玩吧!”


 看着一群孩子嬉笑着远去,李让牵着马便朝着谷场走去。


 作为村子里的一员,他觉得他有这个义务为村子出一份力气。


 谷场上,一群大老爷们儿正在干得热火朝天。


 支柱子的支柱子,搭棚子的搭棚子,扫粮仓的扫粮仓。


 原本像谷场上搭的这种棚子,搭一次能用好几年,但前三年关中大旱,粮食歉收,棚子上面的麻布经历风吹雨打之后会变得不牢固,所以前几年就收起来了。


 现在要重新搭建,自然要费不少功夫。


 一群干得热火朝天的汉子看见李让,也只是随口打了声招呼便又各自忙碌起来。


 李让也急忙加入了忙碌的大军之中。


 他不会搭棚子,唯一有的就是一把子力气,所以村长王叔毫不犹豫的将扛杆子的重任交给了他。


 现在这个时候可不管你是官是民,一切都必须以夏收为紧要。


 就算县太爷来了,看见这个场景也得上前帮忙干一天活儿才能走。


 然后李让就在谷场之上连扛了三天的木杆子。


 木杆子,就是干掉的树干,搭建棚子,修补粮仓都能用到。


 忙碌了三天,谷场顿时变了一个模样。


 二叔公也发话了,从今天开始一直到秋粮下种,谷场的集市封闭,唯有粮食全部收完,才会再次对外开放。


 这个决定当然是获得了村子众人的一致拥护。


 傍晚,李让揉揉有些酸疼的肩膀,一屁股坐在粮仓的门槛上,开始等着王家婶子送饭过来。


 夏收的时候,村子里的食物都是由村长王叔收起来统一分配,挑出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负责给劳作的所有人提供食物,其他所有人都需要下地干活。


 因为麦子与其他粮食不一样,需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抢收。


 否则一旦沾水就会烂在地里,一年的辛苦也就白忙活了,不仅官家的赋税交不上,村民们也没有足够的粮食熬到秋收的粮食进仓。


 所以《观刈麦》中才会有一句五月人倍忙的写实。


 在等候食物的当口,二叔公拄着鸠杖来到李让身边坐下。


 “二蛋,过几日官家来村里查探粮食的长势,你的二十亩永业田就该划下来了,翻田之事你不用担心,村里有大牲口,就是这粮种你得自己想想办法,村里可匀不出来给你。”


 李让点点头,应道:“放心吧二叔公,粮食的事情孙儿已经请人想办法了,不会误了夏种,倒是咱村里的大牲口数量太少了,孙儿想着是不是该添置两头,毕竟光孙儿一个人就六十亩地,就怕到时候周转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