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小闲人子率以正

第72章 大悲与大喜

 李白是个失意人,李让觉得自己也是个失意人。


 而且大家都姓李,借用一首饯别诗简直合情合理。


 没法子,李让也想自己写,但是憋了半天真憋不出来。


 情绪又急需宣泄,正好这句举杯消愁愁更愁应景,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抄了抄了。


 但李让没注意到,他发完牢骚之后,大殿中的音乐便停了下来,疯狂舞动的几人忽然醉意尽消。


 脸上同时露出了一副见鬼的表情。


 李让越想越闷,越想心里越苦,试问一个沉浸在自己内心之中的人怎么可能会再关注外界的环境呢?


 所以李让不仅没注意到大殿之中主人的异样,反而继续拍开酒坛子畅饮起来。


 “吨吨吨~”


 “嗝~”


 连干三坛子美酒,李让也终于承受不住酒意,打了个酒嗝之后便一头栽进了盘子里。


 李让醉过去半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才回过神来。


 五人面面相觑,都在彼此的眼中看见了浓浓的惊讶之色。


 片刻后,长孙无忌沉吟道:“诗是好诗,就是用在今日这个场合不太应景。”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房玄龄和魏徵对视一眼后,急忙行动起来,一人去找纸,一人去找笔。


 魏徵满脸激动道:“房相,你念,我记。”


 房玄龄点点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点睛之笔,简直就是点睛之笔,快快快,记下来记下来......”


 因为李让的一句牢骚,君臣四人顿时动容起来。


 唯有唐俭没什么动作,早在回程途经黄河边时,他便已经领教过李让的诗词。


 那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如今思来,依旧令他回味无穷。


 所以听见李让口中再出佳句,他反倒不觉得奇怪。


 魏徵写好所有内容,激动的捧起纸张,大笑道:“当真是上上乘的佳作,尽管是宣泄愁绪,依旧不失豪迈之于大气。”


 魏徵刚刚开口,李世民便不动声色的从他手上接过纸张道:“此诗虽好,却不甚应景,玄成莫要为此多费心神。”


 说完,便顺手将纸递给一旁随侍的宫人淡淡的吩咐道:“裱起来,挂到朕的书房。”


 魏徵有些呆滞的看着李世民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


 望着上一秒还在自己手里的纸张下一秒便被宫人捧着走出大殿,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李世民的目光幽怨起来。


 房玄龄拍拍魏徵的肩膀,大笑道:“哈哈哈哈,玄成勿恼,勿恼,待某家再为你诵念一遍。”


 就在这满殿君臣一片和谐的讨论着李让剽窃的牢骚诗之时,大殿的大门忽然被人用力的推开。


 “陛下,陛下,不好啦!”


 连滚带爬的不速之客正是常德。


 李世民和四位大佬一愣,尽皆朝常德投去不悦的目光。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朕好得很,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发生什么事了?”


 常德一脸悲切的跪在李世民面前:“陛下,蔡国公府发来讣告,尚书右仆射,蔡公克明,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