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小闲人子率以正

第305章 立国之艰(第3页)

  四十万人吃加上马嚼再加各类损耗,每月消耗的粮草大约在百万石上下。

  若是以这个数据将时间延展到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万石。

  这是李让往宽裕了算,算出来的数据。

  也就是说,只需要江南种植三季稻米,便能支撑一场国战。

  现在是贞观六年的七月,第二季稻米产出的五百万石粮食已经入库。

  如果照这个算法,最多明年七月份,大唐便能向吐谷浑出兵。

  尽管这个数据并不准确,但李让当时得出这数据之后,心头仍旧火热无比。

  大唐贞观年间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有很多,像什么唐灭东突厥之战,灭吐谷浑,灭薛延陀,灭高昌,灭龟兹,灭中天竺,征高句丽......

  但能称得上国战的,唯有灭东突厥和吐谷浑两国。

  这两个国度,无一不是控弦之士数十万,幅员辽阔百万里的超级大国。

  但就是这么两个强大的帝国,都是在贞观中前期被大唐灭掉的。

  真正了解过大唐建国之艰的人都知道贞观初年的大唐是个什么样子。

  那是真的一穷二白。

  人口从隋朝大业年间的五千多万锐减到一千五百多万,各路诸侯征战几乎将整个中原打成废墟。

  唯有江南和岭南还算完整。

  但江南有江南世家盘踞,岭南只听冯家的命令。

  就是这样一个地狱开局,李世民愣是凭借着他强硬的手腕和无以伦比的智慧治理出来一个贞观之治。

  灭国无数的同时,国家还能越来越强大。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封建史,贞观初年这样的情况绝对是独一份。

  李让心头为什么火热?

  因为他真的利用他的先知先觉之能,替这个年轻无比的帝国积攒了一份家底。

  尽管贞观七年平灭吐谷浑还只停留在理论上。

  但就算理论能够比历史上提前两年,那也是巨大的成就。

  两年,别小看两年。

  两年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