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小闲人子率以正

第418章 李世民的善政(第3页)

  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辅机能明白朕的初衷,可谓板臣矣。”

  听着李世民夸赞长孙无忌,满朝文武顿时失声哑然。

  既然长孙无忌主动担下了这个责任,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陵墓又不是修建给他们用的。

  长孙无忌脸上扯出一抹牵强的笑容,回道:“陛下赞誉了,臣也是为大唐着想。”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笑道:“那这事就这么决定了,诸卿以为,朕应该怎么封赏昭应县侯与褒国公,才能安定天下人心?”

  李世民将话题拉回正轨,满朝文武也开始默默沉思起来。

  大唐对吐谷浑之战,李靖所在的正面战场上虽说凶险异常,但他手上掌握着主力部队,后勤补给的物资也相当充沛。

  松州的李让和沙洲的段志玄,他们手上可用的人手和资源少得可怜。

  尽管他们俩名义上是防备吐蕃和西突厥。

  但世人都清楚,他们所面临的危险,绝对不止是防备两国出兵那么简单。

  他们不仅要依靠少量的人手,拖住两国对吐谷浑正面战场的援助,还要随时防备被李靖打得四处逃窜的吐谷浑溃兵。

  因此,他们俩的压力,绝非一般的大。

  李世民要封赏他们俩,也说得过去。

  只是该怎么封赏,他们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要说官职,现在他们身上的武职已经是独领一军的大将军。

  要说爵位,一位国公,一位传国县侯,也到顶了,总不能国公升异姓王,传国侯升传国公吧?

  那就只剩下以示恩宠的名义虚衔或勋衔。

  但虚衔勋衔这种东西,低了显示不出他们的功绩,高了,就是在逼人自动退休荣养,似乎也不太合适。

  满朝文武沉思半天,然后,果断开启了讨论大潮。

  一时间,整个朝会现场,就好似一个巨大的菜市场。

  刚开始只是文官在讨论,讨论着讨论着,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武将也加入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