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放榜(第2页)

 缘,所知未免偏颇。”

 萍水相逢,谁也不知其家中境况。徐守文怜其一家老小,焉知一家老小不是心甘情愿?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齐,谢拾以为如此推测更有可能。何况谁能断定人家四十年来都靠家人供养?

 徐守文从其衣着中看出贫寒,谢拾却也看出此人至少是一心读书,不曾将钱财用于身外之物。

 出入文会数次,他也见过不少人,其中未尝没有家境贫寒者,功名未成已打扮得光鲜亮丽,其家人岂不更是堪怜?

 “此言有理,是我想当然了。”

 徐守文表示赞同。

 终究只是少年郎,年龄最大的钱致徽也只有十四,长到如今都不曾经历什么磨难,纵然一时唏嘘,也很难长久与人共情。

 三人不曾将这一插曲放在心上,回到青云观用饭洗漱过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

 深知情况的谢林等人皆不敢打扰,反而要尽力替他们创造安逸舒适的环境。

 ——通过首场并不意味着就能全然放松,次日便是覆试!

 三人没有闲工夫庆祝,休息一晚养足精神,便再一次奔赴试院。

 覆试不考本经,一共四题。一道四书题,一道论题,一首五言六韵诗,以及默写《广训》二百字。

 对谢拾而言,这并无难度。

 覆试结束,府学县学收录生员。

 依照朝廷规定,县学按规模分为大学、中学、小学,每所学校的录取名额有限。一般而言,与各省各府的文教程度有关。文教兴盛之地名额多,贫乏之地名额少。

 襄平府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府共有十所县学,其中大学二所,中学三所,小学五所,规定录取名额为:大学十人,中学六人,小学四人,合计即为五十八人。

 此外,府学也会从各县录取优秀人才,此谓之“拔府”,而拔府名额共有十二人。

 如此,本次录取生员共七十人。

 排名既定,书吏们先是对照座号找出考生姓名,又由提调官张知府负责调出录取考生在县试与府试的试卷,确定字迹一致。

 核实之后,才抄录榜单。

 长案上,七十个名字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从此他们的人生也将天翻地覆。

 待书吏抄完名单,包括主考官江提学在内的一众考官这才得以细看上榜者的姓名。

 江提学抬眼看去,如遭电击。

 只见榜首赫然正是——

 [泊阳县玉泉镇谢拾(易)]

 江提学先是长叹,继而拊掌。

 “……竟然是他?”

 “——果然是他!”

 旁人不明就里,江提学且喜且忧。

 ……既欣喜于没有看错人,以稚龄作出此等雄文,果然是不可多得的才俊;又担忧少年人骤然得志,被一时浮华乱了心性。

 不过,既然名次已定,江提学不至于反悔,何况这也不是他反悔就能更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