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游学(第2页)

 ——从此以后,无论飞禽走兽,还是鱼虾灵芝,凡是二桥村乡民的物产,都不用再辛辛苦苦到集市上叫卖,而是直接向这几家铺子供货,双方算是签下长期契约。

 此外,谢拾又说服村里人一起在后山种果树,谢家出秘方,全村人齐心协力制作果脯果酱,与县里的铺子达成供货协议。

 区区二桥村的供货体量对这些铺子背后的商贾而言不算什么,就算亏了也无妨。借此讨好一个前途无量的人物,与之搭上联系,才是大赚。故而各家都答应得无比爽快。

 殊不知谢拾并无占其便宜的意思。一时占了便宜,指不定在未来就要拿人情来还。

 谢拾理想中的计划是双赢。

 于是,便有了解元郎的种种“广告”。这就让二桥村出产的货物有了独特的“品牌”。

 虽说目前一切还只是雏形,而谢拾本身并不精于商道,但他只提了一嘴思路,以这些商贾的精明,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譬如昔年大名鼎鼎的东坡先生,若是某家酒楼推出东坡先生赞过的佳肴,其他人难道不想尝一尝?谢拾自不敢与东坡先生相比,但以他在泊阳的声名,值得一试。

 兴冲冲上门送田送宅结亲的几户商贾虽未达成目的,却当场谈下了几笔长期买卖。本以为是变相讨好解元郎,用另一种方式给谢家送钱,最后却惊讶地发现,自家非但不亏反而大赚,一时惊叹不已。

 “谢家祖坟冒了青烟,有此麒麟儿,何愁不能大富大贵?”

 虽说如此就成了公平合作,甚至他们还赚了些,与预期中让利于谢家赚取人情的目的相去甚远,见识长远者却是愈发欢喜。

 “谢家子前途无量,与之结交,我家幸甚!”

 谢拾为何如此,说来话长。

 尽管是迁移而来的外来户,可三代扎根下来,谢家老老少少早已将二桥村视为谢氏的“祖宗基业”。如今虽已发达,却从未想过搬离二桥村到城里去住。至少谢大有老两口与谢家大房不打算离开。在他们淳朴的思想中,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狗窝。

 然而摆在谢拾眼前的事实是,随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谢家注定会越来越“显赫”。

 若是村里只有谢家一门富贵,放眼望去,周遭皆是温饱难求的乡邻,且不说乡邻该如何想,一家的富贵是他所求吗?

 开蒙之初,夫子以大学之道相授,教谢拾修齐治平;启智以来,知晓神仙不存,飞升难求,一心化人间为仙境……当谢拾意气风发回乡,看见乡邻们齐心协力修建的举人牌坊时,他心中蓦然明悟。

 治国平天下对目前的他而言太过遥远,修身齐家倒是一日不曾懈怠。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有兼济之力,若是连世代所居的村子都不能同富,连周遭乡邻都不肯扶持,谈何治国平天下?身边之人的苦楚都不肯留心,莫非还能关照

 天下之人?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文章里讲过千百遍的道理,却不落于实践,岂不是空谈?

 于是,便有了这个初步的“共同富裕”计划。或许将来的谢拾回头来看,会自嘲粗陋无比,可至少如今的他已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