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制碱


 诸夏自古有服章之美,桑麻丝绵作为主流织物的历史已有千年。纵然富贵之家以禽兽羽毛织成华衣,羊毛也不在选择之内。

 一来中原之地牧羊者少,若要大量获取羊毛,非得与草原胡族交易,抑或将草原变作诸夏之地不可;二来以羊毛为编织物需跨过数道关卡,最麻烦的就是净毛。用谢拾在仙境中听过的名词来说,则是脱脂。

 从绵羊身上第一手采下来的羊毛中往往富有诸多杂质与油脂,使得羊毛绞缠成团,非得去除杂质与油脂,才能得到被理顺的羊毛,也只有这样的羊毛才能用于纺织。

 而去除羊毛中杂质与油脂的过程即脱脂,或者说净毛。只要能解决这一步,拿出一个对工艺和成本要求都不高的法子,为大齐百姓开拓羊毛纺织新行业就不成问题。

 这一点对谢拾而言恰恰没有难度。

 ——学海就是他最大的外挂。

 印象中有着相关知识的谢拾第一反应就是制碱,以碱液脱脂。不过,要使李岱相信他不是信口胡来,当下应该拿出最简单、最方便实用的法子,能尽快验证可行性。

 至于简单的法子,依稀在梦中见过,“海草灰”二个字瞬间划过脑海,谢拾脱口而出的却是:“老师可曾听闻‘自然灰’?”

 “自然灰?”李岱重复一遍,隐约好似有些印象,仔细想来却没有头绪。他紧紧锁起眉头,好奇地问,“——那是何物?”

 “……‘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自然灰状如黄灰,生南海滨,亦可浣衣,用之不须淋,但投之水中,滑如苔石。不得此灰,则不可释。’”谢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不紧不慢地背出一段话,而后解释道,“此乃《南州异物志》所载,为二国时东吴人士万震作著。其中言论固然有颇多谬误,亦有可取之处。”

 “如那自然灰,便效用非凡。”

 “学生杂书读得多了,偶然读之,甚为惊异,又与道门高士为友,曾一道探究其理,发现所谓自然灰类似草木之灰,以生于海滨或盐碱之地的草木为原料,所得碱液有颇多妙处,制琉璃只是其中一桩。”

 “羊毛脱脂用到的同样是碱液。”

 ——最简单的便是海草灰苏打。

 说到这里,谢拾向李岱请示道:“可否予学生些许纸笔,我好将方子写下来。”

 李岱已是听得瞠目结舌。他自诩博学鸿儒,然而谢拾所言却超出他的知识范围。

 什么羊毛脱脂、烧制琉璃,统统不在李岱所学之内,谢拾


口中的“碱液”若真有诸般神效,于李岱而言可称得上奇物了。然而此等奇物只需草木之灰便能提炼而出?

 李岱犹自不敢相信,他伸手示意谢拾自便。于是谢拾便在案上提笔刷刷写起来。

 不仅简单写了处理羊毛的步骤,就连他刚才突然想到的炼制琉璃的手法也写了上去——确切的说,是制玻璃而非制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