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来点猪头肉
第七十三章 大典(二)(第2页)
朱允熥立刻朗声领旨,“孙臣朱允熥,遵旨!”
行礼后的朱允熥起身,跟着傅友德走到御座前。
李景隆手里捧着托盘跪着,里面是金册、金宝,以及玉圭。
老朱表情严肃的看着跪下的朱允熥,取过金册。
朱允熥行四拜礼,跪着接受金册。然后将金册交给身后的傅友德,再次跪受金宝。
老朱取过玉圭,本来按照礼制还是朱允熥跪受。但是老朱在朱允熥行四拜礼起身后,一把拿走朱允熥手里的玉圭,亲自帮朱允熥插入腰带当中。
老朱随即看向宗室诸王、文武百官,“皇太孙受册礼毕,东宫有主、国本已定,汝等还不行礼!”
张福生立刻上前,“跪!”
文武百官跪下,不敢直视,“臣等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朱允熥朗声回应,“本宫安,平身。”
文武百官刚刚起身、站好,张福生再次喊道,“跪。”
百官再次行四拜礼,“臣等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朱允熥取出玉圭,双手捧在胸前,“本宫安,起。”
随即朱允熥再次向老朱行礼,老朱微微点头说道,“礼成,择日告祭太庙。”
朱允熥这才起身,皇太孙册立仪式看似结束了。实际上还没有结束,后续还有谒太庙,不过现在最要紧的事情,还是接受朝贺。
行礼后的朱允熥跟着朱樉、朱棡离开奉天殿,傅友德等人捧着册宝跟在后面,这是要去文华殿。
而徐辉祖这时候则是捧着圣旨去午门,依然是要宣旨。礼部官员也要随行,国本已定的诏书自然需要昭告天下了。
开国之初的太子或者太孙的册立大典,大多数是遵循唐宋时期的规矩,不过也有一些改变。
比如说朱允熥这是直接去文华殿升殿,而有些人觉得既然是正式册立仪式完成了,就应该去先诣太庙谒告,后至奉天殿谢恩,再去中宫谢恩。
可是有些情况就不一样,老朱还是觉得先升殿最重要,而不是说立刻去太庙。
不过该有的流程肯定还是要有,只不过是有先有后而已。
朱允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不只是要去太庙谒告,还需要去向老朱谢恩。虽然太子不在了,但是太子妃还在,也要去谢个恩。
他还需要见诸位叔父,这时候是要行家人礼。要见一众兄弟,依然是家人礼。
百官不只是现在要来贺拜,同样需要进表笺庆贺。至于内外命妇庆贺也是少不了的,吕氏估计都是在努力的调整情绪,明天的时候她还要从出面一趟做做样子。
行礼后的朱允熥起身,跟着傅友德走到御座前。
李景隆手里捧着托盘跪着,里面是金册、金宝,以及玉圭。
老朱表情严肃的看着跪下的朱允熥,取过金册。
朱允熥行四拜礼,跪着接受金册。然后将金册交给身后的傅友德,再次跪受金宝。
老朱取过玉圭,本来按照礼制还是朱允熥跪受。但是老朱在朱允熥行四拜礼起身后,一把拿走朱允熥手里的玉圭,亲自帮朱允熥插入腰带当中。
老朱随即看向宗室诸王、文武百官,“皇太孙受册礼毕,东宫有主、国本已定,汝等还不行礼!”
张福生立刻上前,“跪!”
文武百官跪下,不敢直视,“臣等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朱允熥朗声回应,“本宫安,平身。”
文武百官刚刚起身、站好,张福生再次喊道,“跪。”
百官再次行四拜礼,“臣等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秋。”
朱允熥取出玉圭,双手捧在胸前,“本宫安,起。”
随即朱允熥再次向老朱行礼,老朱微微点头说道,“礼成,择日告祭太庙。”
朱允熥这才起身,皇太孙册立仪式看似结束了。实际上还没有结束,后续还有谒太庙,不过现在最要紧的事情,还是接受朝贺。
行礼后的朱允熥跟着朱樉、朱棡离开奉天殿,傅友德等人捧着册宝跟在后面,这是要去文华殿。
而徐辉祖这时候则是捧着圣旨去午门,依然是要宣旨。礼部官员也要随行,国本已定的诏书自然需要昭告天下了。
开国之初的太子或者太孙的册立大典,大多数是遵循唐宋时期的规矩,不过也有一些改变。
比如说朱允熥这是直接去文华殿升殿,而有些人觉得既然是正式册立仪式完成了,就应该去先诣太庙谒告,后至奉天殿谢恩,再去中宫谢恩。
可是有些情况就不一样,老朱还是觉得先升殿最重要,而不是说立刻去太庙。
不过该有的流程肯定还是要有,只不过是有先有后而已。
朱允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不只是要去太庙谒告,还需要去向老朱谢恩。虽然太子不在了,但是太子妃还在,也要去谢个恩。
他还需要见诸位叔父,这时候是要行家人礼。要见一众兄弟,依然是家人礼。
百官不只是现在要来贺拜,同样需要进表笺庆贺。至于内外命妇庆贺也是少不了的,吕氏估计都是在努力的调整情绪,明天的时候她还要从出面一趟做做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