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不当舔狗,反手重启华流巅峰膨胀的沃柑
第572章 没人比我更懂甜歌
别看付雨琪平日里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但是只要涉及到种花家立场的问题,那她也是坚定的不行。
在新世纪成长的起来的这一代人,可能很难想象八十年代那会的大学生,是有多么的“崇洋媚外”。
那年代才刚刚经历了大动荡,国家也急需开放发展科研和经济。
那年代里的大学生可不是现在的大学生,只要你考上了大学那基本上都是当成来干部培养的。
但是上层深知仅靠国内的闭门造车,是很难培养出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生。
所以必须跟国际接轨,必须要走出国门。
然后便有了大学生的公派留学,用当时并不充裕的外汇,让这些人去国外学习真本事。
国门一开,立刻就兴起了“出国热”。
要知道我们还在清末的时候,大漂亮就完成了城市化建设。
巨大的差距,真的会让人感觉到绝望。
即使是到了80年代,在居民生活上国内距离国外依旧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的大学生会疯狂的想要出国。
有些是真的要去学习真本事,而有些纯粹就是想要去见识“新世界”,甚至很多打着出去了就不再回来的信念。
一个落后的国家对全球最先进的国家开放国门,那可是需要大魄力的。
所以当年给大学生开放国门,上层都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有不少人担心派出去的人都不回来,那该怎么办?
但是那年的大领导直接说,哪怕回来一个也是好的,如果不派,那就一个都没有。
如此的魄力和格局,翻遍全球也没几个领导人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眼光。
而且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想想京大的俞东方,全班50个同学,49个出国留学。
班上唯一没有出国留学的,就是这个“最没用”的俞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