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临渊今天一定更

第670章 虞帝东巡祭金华

 大地震颤,烟尘四起。

 随着那飞扬冲天的尘烟,一面面旌旗在尘土之中若隐若现。

 抬眼望去,密密麻麻竟是望不到尽头。

 这是咸帝东巡的仪仗。

 虽说如今的虞朝已经有了王朝末年倾塌之状,但只要虞朝一息尚未完全崩塌,其能爆发出来的力量就超乎所有人想象。

 作为一个占据了山海界东南之地近十万年的鬼神王朝,虞朝历代帝王积累的资源兵甲便是金山银海也不足以形容。

 此次咸帝东巡,虞都不仅仅有宫中妃嫔侍者、官宦贵胄跟随,更是从虞都调集了忠于咸帝的精锐兵甲百万。

 原本这些兵甲是要随着咸帝进入幽冥,为咸帝死后的护卫,但眼下幽冥已经是一团乱麻,这些兵甲自然就跟随咸帝东巡。

 数以十万计的战车,各类法器仪仗浩浩荡荡蔓延万里,而在这些兵甲拱卫的中心,是一座百丈大小的行宫,由战车拉动,宛如一座小山一般缓缓移动着。

 在行宫后方,还有一方方容纳鬼神的车架,丝丝缕缕香火萦绕,化作遮天蔽日的鬼神之气,一尊尊鬼神的真容在其中若隐若现,与那一尊尊乘云御空的修士一同簇拥着行宫仪仗。

 摆开如此架式的咸帝,这一次东巡不仅仅是祭拜金华山,更是对各地那些不安分的世家一次威慑。

 面对咸帝带来的大量鬼神和修士,各地世家也表现出了高度的配合,不仅仅沿途提供兵马修士以作护卫,还为这支庞大的东巡队伍提供钱粮资源。

 咸帝这一路行来,除去出发时消耗的虞都资源,一路上用度全是各州郡的世家在供给。

 无论是咸帝还是这东巡的官宦贵胄,妃嫔皇子,全都要维持自身的仪态,吃穿用度都要按照规格执行。

 虞都自然不缺资源,加上虞都周遭的州郡俱是姬姓死忠,在虞都,如此多的权贵维持着气派自然不是问题。

 可离开了虞都,依靠这些地方世家供养,对这些地方世家来说无疑就是一次压榨。

 历代虞帝为何极少出行,便是因为一次出行不仅仅对虞都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资源消耗,对各地州郡世家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为了维持虞朝的正常运转,保证平稳,虞帝几乎不会离开虞都,因此虞帝也被称作虞都帝王,意思是离开了虞都就什么也不是了。

 可此次,咸帝完全不顾这些,以一副竭泽而渔的姿态,强硬的要求各地州郡世家供养东巡的庞大队伍,来压榨着这些世家的资源。

 行宫之中,头戴冕旒,身穿衮服的咸帝捧着一卷《青元符经》正在慢慢读着。

 这《青元符经》作为金华山的招牌道经也是所有金华山修士入山必修经卷,不仅仅是帮助修士们替换一身浊气香火,更是帮修士们重定道基。

 因此《青元符经》极度珍贵,金华山中也不过是真人们讲述,下发抄眷的版本,其上毫无注解,需要修士们自己领悟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

 而咸帝手中这一本则完全不同,在那一行行黑色行墨之间,不仅有许多细小的注解,甚至这些注解一旁,还有一些淡青色的字迹。

 这些淡青色字迹潇洒之余还透着一股大气堂皇之感,明明是细小的蝇头小字,却给人以浩大之象。

 能写出这等字来的,放眼天下,咸帝想想也知道是谁。

 那字迹规整方正的注解,是咸帝的二子,姬宏标注的。

 而姬宏注解旁的那些淡青字迹,则是金华山那位玉宸灵渊真君所写。

 其意思很明显,想让咸帝认知并理解《青元符经》,从而理解道家之法。

 东巡的官道并不平坦,但百丈大小的行宫行走其上却是如履平地,感知不到丝毫的颤动。

 咸帝翻看着道经,他在乎的,也是道经之上江生亲笔撰写的这些注释。

 通过一个人的字,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在咸帝看来,这《青元符经》之中每一个江生的注释,都像是一面镜子,把江生的性情、习惯、心境、思想展现在他面前。

 “青元者,东际之天青,化上上之元,以符为注,解天地之玄,灵真之妙.”

 咸帝缓缓说着,忽然行宫之外出现一阵细微的吵杂,随即不过片刻,这股吵杂就被平息。

 几息后,一道身影出现在咸帝面前:“陛下,又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散修,一个个状若疯魔,意图袭击銮驾。”

 咸帝轻笑一声:“散修”

 “那些散修要是能成事,也不至于一辈子被地方世家压着。”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