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强攻与消耗
比邻星系,比邻星超空间加速器,二号要塞
作为地球联邦军军工设计的第二代标准型太空要塞,设立的理念第一点就是需要可以快速建造和部署,作为只拥有少数辅助轨道调整引擎的固定要塞,这种型号的要塞主要由外部装甲层,内部冲击缓冲区,还有要塞核心能源区,三个功能区组成,
其中在装甲虫和缓冲区之间布置了三门大口径要赛级粒子炮,这种要塞炮射程达到了接近两万公里,比联邦军射程最远的光束炮几乎要远了一倍,可以在敌人舰队的主力舰主炮射程之外开火,而且其威力足以瞬间击毁任何一艘已知的主力战舰,加上其庞大的射界威力范围,只要处于射程内,如果舰队队形过于紧密的话,一炮下去往往可以穿透数艘战舰。
真实的要塞炮并非像科幻片和漫画里的那样,一炮就可以毁灭一支舰队,就连地球联邦的大杀器“创世纪”在神族舰队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也就能击毁两百艘左右,而粒子炮的威力虽然强大,但是军方也需要再威力,射程还有杀伤范围这三点进行均衡,
这也是这型要塞上为什么配备了三门要塞炮的原因,因为在地球联邦的军备会议上,莫白主张要塞炮威力需要只需要能击毁所有现役主力战舰就可以,威力溢出不需要太大,必要时可以通过增加太阳粒子的浓度来加强粒子炮的威力,这样即便是泰坦帝国的超重型战舰也有可能被一炮重创,唯一没有把握击毁的可能就是歼星舰级别的超级战舰了。
限制要塞炮的威力,就可以把性能强化的方向加在射速和射程上,比战舰主炮远一倍,射速则是达到了二五秒一发,必要时可以使用急速射,二十秒一发,这是因为根据大圣的计算,十秒一发的要塞炮,比起两分钟才能发射一次的大范围要塞炮击杀伤的敌人战舰要多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高射速的要塞炮命中率更高,炮击效率也大大提高。
较小的威力也让粒子炮的射程更远,这样就可以在敌舰队还未能开火的距离上逐一击毁泰坦帝国的战舰。
二十秒一发,三门要塞炮,一分钟就是三发,这样的射速让要塞炮变得如同超大口径的狙击枪一样,一旦开火,必然有一艘泰坦帝国的主力战舰彻底被击毁,强大的粒子光束不管击中的是战舰的那一部分,整艘战舰就会被点燃成一团宇宙中的炙热亮光。
三门要塞炮轮流开火,不断的要塞炮直射,让对面的泰坦帝国舰队直面真正的死亡点名,从帝国舰队靠近开始,没到战舰射程之前,就至少有二十艘以上的帝国战舰被点名摧毁,而这也意味着,每在要塞的射程内多呆一艘分钟,就有两艘到三艘的泰坦帝国主力战舰消失在宇宙的尘埃中。
这还没有算上要塞本身多达四十八座的大口径主炮炮塔,,这种原本就是用在战列舰上的三联装主力光束炮装在要塞上,几乎拥有360度的全向开火角度,并且由于要塞的本身也在进行自转,导致泰坦帝国的炮击到达时,往往不是他们瞄准的区域,这也让敌人舰队炮击击中炮塔的几率大大下降,而这些大口径光束炮则是在大圣指挥系统的统筹下,不断的朝着泰坦舰队开火,炮火的精准超远一般的战舰。
更重要是,太空要塞本身的护盾和装甲厚的令人发指,作为太空要塞的专用护盾,地球联邦在获得神族的护盾技术之前,采用的护盾就很有特色,主要作用并不是阻止所有攻击接近要塞,而是将外界的攻击削弱到一个要塞装甲可以承受的程度,然后用厚的瞠目结舌的装甲来抗敌人的炮击。
这样的话,要塞的护盾强度和恢复速度高的惊人,几乎不会出现护盾发生器过热的情况。
基于这种设计理念,要塞的护盾就像是一层过滤网,将大多数的中小型攻击挡下,而强力的攻击则是削弱到一个要塞可以承受的强度,用装甲带挡下来,这样护盾缓冲余地就会大大提高。
这里需要提到的就是要塞的装甲,这就是地球联邦军工历史上第二大的电磁装甲防护工程,至于第一名,毫无疑问是家园号的电磁装甲带。
泰坦帝国舰队不计损失的以猛烈的炮火掩护自己的强袭登陆舰在要塞表面登陆,直径超过二十公里的球形要塞表面的战斗同样进入了白热化,登上要塞的泰坦帝国陆战机械体已经有两个联队,他们遭到了要塞内地球联邦的星际陆战队的强烈抵抗,双方从要塞表面一直打到要塞内部的通道,尸体铺满了整个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