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回 芥末辣潇湘雨,冷看黄花(1)(第2页)

 谢双休站住了,看着他手下的三个师长。这三个人跟着他一起出来,先在伯父谢湘居的手下当兵,后来随着部队的壮大,都做了师长。这支队伍是辛亥革命之时,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造的一支部队,算是早期跟随孙先生的亲兵卫队一样的队伍。在北伐最吃紧的时候,受孙先生的重托,从卫队改编为一个团,离开总统府开赴前线。没想到打了几仗就声名大振,因为都是子弟兵,所以部队里非常的团结,还很讲义气。每次打仗都配合的非常好,连续打了好几个胜仗。上级看谢湘居的子弟兵很能打,就让谢湘居在家乡继续招募青壮年,部队逐渐发展到了一万多人。谢湘居当了师长,这时谢双休就跟着谢湘居了,然后陆续的又来了一些他们家乡的人,这个师成了一支地道的子弟兵,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他们的战绩也是斐然。再后来,孙先生不幸病逝了,不久发生了国共分道扬镳的事变,蒋先生杀人杀的红了眼睛,把手中的屠刀越举越高。 

 但是,自此以后,谢湘居的部队就成了鸡肋,虽然战场上很能打,却只效忠于孙先生,而蒋先生信任的还是自己黄埔军校为底子的嫡系。所以,谢湘居的队伍就成了被排斥的杂牌军,即使他的部队很能打,都发展到六七万人了,还是被蒋先生不断的裁减,缩编了一个军,即使这样依然改变不了杂牌军的命运。 

 再后来,对越来越不听使唤的谢湘居,蒋先生格外的不满意,就让他从军长的位置上下来了,给了个国防参事的职务,用高升的办法让他脱离了自己的部队。因为在老蒋发动了历次剿灭共匪的战事上,谢湘居都出工不出力,每到了关键时刻,总能找到借口把部队撤下来。老蒋觉得他是在保存实力,又跟自己不是一条心,总是想把他的队伍当做炮灰使用,却又被精明狡猾的谢湘居识破。可是,对这个孙先生器重的“近卫军”一样存在的队伍,又不能做的太绝,所以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夺了他的兵权,算是保留这个95军的条件,又给他了一个面子,让他自己找一个人当军长。谢湘居当然是看重自己的亲侄子,因为谢双休打仗勇敢,很有计谋,在多年跟着他的过程中深得他的信任。老蒋倒是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只是派了一个戴笠手下的少将来当参谋长,算是在这支队伍里安插上钉子了,一旦谢双休轻举妄动,这支部队就将消失。 

 紧跟着抗日战争打起来了,老蒋也暂时放弃了在这支队伍里再掺沙子的打算,因为在几次会战中,95军总能打出不俗的战绩。就这样,谢双休带着这支子弟兵东征西讨,打了七八年,老底子还是家乡的子弟,因为每次打完了,他就派人去家乡招募新兵。对这支队伍的信任,以及抗日的决心和力量,家乡的青壮年不断进入部队,让谢双休在抗日的战场上纵横驰骋。这还要感谢老蒋对他们缺少关注,打一仗下来也不给他补充人,所以95军里基本上都是家乡的人,只有参谋长杜德寿带来了一些人,但是这些人都不受谢双休那些好弟兄的待见。 

 但是,这三年来,谢双休的部队打的却非常的窝囊,以至于一个师在三个月前的淮海战场上的一次战斗中,差点快被打残了,损失了三四千人,连师长罗子登都被解放军给俘虏了。谢双休只好从另外的两个师调去了一些骨干军官和老兵,又接收了老蒋补充的几千人,才算是把这个师又重新建了起来,把自己最信任的胡宇调去当师长。 

 谢双休当然知道这三个生死弟兄都不想再打了,从奋勇抗日的英雄,成为内战的炮灰,而且总是被共军牵着鼻子奔波,还要被打的满地找牙。这样灰心丧气的仗,已经把曾经骄傲的部队,打的毫无生气了。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不但人马全部打光,而且还要背上内战帮凶的臭名声。 

 所以,谢双休早就想好了退路,他已经派自己的心腹与那边建立了联系。可是,军中耳目众多,稍不留意可能要让自己和手下的好弟兄的脑袋都搬家。因此,他现在还是在秘密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