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信任的缺失(第2页)

 尹天水拿着欠下的两万块余款去了针织内衣厂。

 朱长龙眼神复杂的看着尹天水,忍不住打了个嗝。

 “小水,为什么你总是能想出新招?明明不讨喜的衣服,到了你手里就被抢一空了?”

 尹天水的策划很简单,就是两件两件搭配了一起卖。

 背心两件两块二毛钱,单件买?可以,一块五毛钱一件。

 你真的不需要买两件?

 现场找个人一起拼单啊!

 汗衫四块钱两件,单件,两块二毛钱。

 一件背心、一件汗衫,三块钱。(最划算)

 不管你是自己一个人买,还是两个人合起来买,会过日子的都觉得划算。

 他分配的地方是柴油机厂、造纸厂、拖拉机厂、自行车厂、压缩机厂、油嘴油泵厂、机床厂。

 这些厂分布在各个镇上,镇上还有居民和供销社、商业局的下属各部门。

 此外,镇上还有县属厂,社办厂各几家。

 七组人八天时间里,根本没有挪地方,附近农村的人得到消息也赶过来买。

 不是尹天水托大,如果时间提早半个月,他不出平城,再卖十万件也不是问题。

 他第一步做的就是压缩进货成本。

 第二步,控制统一市场价格。

 第三步,精准确定购买群体。

 到了后世,这些都是最简单的销售手段,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亮瞎了像朱长龙这样的企业领导人。

 他给的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卖衣服的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灵活机动的方法。

 “朱厂长,其实销售不是你想的那么难。”

 尹天水知道朱长龙想知道什么,他也愿意告诉他一些,但没有提醒他,再好的销售模式,在眼下的形势下,他们这样性质的企业,也是行不通。

 国企的很多规则放在那,限制了有想法的人去改变现状。

 他能做到这样,其实少不了方向明、朱长龙的大力支持。

 “所有的销售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再成功的模式也需要不断的修改。

 关键是要‘因地制宜’。”

 他把介绍信、工作证、还有工人登记表这些资料全部归还。

 两万块现金整整齐齐码好了放在朱长龙的办公桌上。

 “我已经传讯财务科到你这里来收款,省得我再跑另一栋楼了。”

 他笑呵呵的端起朱长龙亲手泡的茶,慢悠悠的喝着。

 “小水,你是个人才,做任何事都会比别人成功。”

 朱长龙由衷的赞扬。

 “以后有什么打算?我不相信你就准备这样窝在家里吃老本。”

 尹天水含在嘴里的一口茶差一点喷出来。

 他哪里来的老本可以吃?

 现在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一点点算计来的。

 就拿这一单来说,他动动嘴,就轻轻松松赚了四万。

 当然,还要拿五千出去分配给五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