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杨再兴千里寻亲,杨制使归乡奔丧

 “军功爵?寨主所说,乃是秦朝军功爵?”

 杨志不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他是杨家将的后人,梁山诸将里面,他也是学习过兵法,算得上文武双全是一个,秦朝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度他自然是有所耳闻。

 “没错,杨制使你是当过宋朝军官的,你知道,他们即便是出生入死,又能有何作为?功劳赏罚,还不如文人一篇科举文章,我要让他们有以武而进身的渠道。”

 狄泉这么说,杨志也是嗟叹不已,身为杨家将后人,他们杨家将九代将门,出的都是武将,没有文官,对这一点可是深有体会。

 那宋朝向来是用得着他们杨家的时候,就拿忠烈杨门来说事,然后把杨家将给搞得男丁凋零,用不着了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履。

 纵观杨家将这些年,潘仁美,王钦若,谢金吾,庞籍都是文人与杨家将作对,就连谢金吾害杨家将,他说天波楼有损皇威,而后领旨拆毁天波楼的事情赵宋王朝都干出来了,足以证明他们从来没有把武人放在眼里。

 而狄泉则看得更远一些,秦汉唐三朝,中华大地上都是武德充沛之时,内外用武,无往而不利。

 但是,自此自科举制度诞生以后,由于这项制度打破了门阀制度,所以自科举考试普及之后,中国的朝代基本上都重文轻武,在宋代就尤其严重。

 可弊端也很严重,因为自此之后,着先进文治的中原国家武力值频繁下跌,武风不振。

 反倒是保存着野蛮军功制度的各个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不断发展,尽管文化程度落后,文明程度不高,却三次颠覆汉人政权,金朝灭北宋,蒙古灭南宋,满清灭南明。

 从契丹碾压北宋,西夏一隅之地几乎拖垮宋朝,再到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后来清朝灭大顺、南明,异族入主中原达四百多年之久。

 狄泉觉得,这就是汉人血性的丧失,因为重文轻武,武人改变命运无望,中华民族,神州大地上那根尚武的脊梁被抽掉了。

 科举制以前,是军功授爵制,中华民族武德充沛,想当官封爵,封妻荫子得靠战场杀敌,武人凭借力斗搏杀,还有上升渠道。

 宋朝全面科举之后,文官开始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又不用上前线,待遇还高,然是看不起武人。

 赵匡胤还是以武官篡权夺位,更是矫枉过正的防着武将,愈演愈烈。

 直到被金国和蒙古两次异族入侵亡国,也没打醒他们。

 “那,具体如何?”

 杨志想要知道具体情况。

 “将战功分为四等,拔城、斩将、破敌,称为奇功,立为首功;其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等,各转若干官资,立奇功者还可获赐钱物。”

 宋朝是根据兵种不同将军功分为五等或四等,详细规定了赏赐物品和数额。

 但是朝廷虽然有赏赐,但是赏赐并不足以激励士兵拼死效命,赏赐的非常的抠门。

 而且,哪怕是这些赏赐,宋朝也不真的发放到士兵的手上,就算是发放了,这其中的数量也有极大的水分。

 原因就是一场仗打下来,需要的赏赐太多,宋朝财政会捉襟见肘,军费本就高昂。

 想当初宋孝宗心怀大志,曾力图收复旧土,于是在出兵之前盘算了一下国库能应付得了几场战胜之后的军队犒赏。

 结果府库财物只够十三场犒赏所用,宋孝宗只得作罢,这没钱还打什么仗。

 记载虽有夸大之词,但也透露出宋代军功赏赐的花费极大。

 而狄泉主要是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除了赏赐钱财之外,他把当年秦朝军功爵的二十等爵位进行了细化。

 比如免征劳役,脱离贱籍,赏赐土地等各项奖励,用政策奖励代替爵位。

 因为以往的军功爵制度,它也有很大的弊端。

 那些战斗力强的士兵在通过军功爵制度获得升迁后,就不会再去冲锋陷阵了。

 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会尽量保证自己不死,在战争结束后受封赏,然后去家乡置办土地成为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