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童谣现天心民意,丐帮出大江南北(第2页)

 为什么?因为古代识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就算是有人捡到了传单,他也不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是多大的事情,他没准当擦屁股纸还嫌硬呢!

 而且这也不是官府的官司榜文,贴在哪里,保不齐就会被官府大规模的毁坏收缴掉,这样的流传度还是有限。

 许贯忠则是提出来了另一个传播方式——童谣。

 “寨主,昔日《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末年的一天,周宣王在都城镐京大街上听到有一群儿童喊: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大惊,以为卖弧箕服的人要造反,命令把卖弧箕服的统统抓起来杀掉,可这实际上指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汉元帝时,有童谣曰‘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到汉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宫中的井泉稍微有上涨,后来井水溢出来向南流去。井水,阴也;灶烟,阳也;玉堂、金门,至尊之居,象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应也。王莽生于汉元帝初元西年,至汉成帝封侯,为三公辅政,因以篡位,谁说童谣之内不能暗含天心民意呢?更何况童谣流传,只要朗朗上口,街头巷里的孩童西处传唱,说句不过分的话,天下皆知又何妨?”

 许贯忠的话,狄泉非常赞同,毕竟历史上有很多童谣提前预言了朝代的兴亡及历史人物的祸福,这样的童谣在王朝末期和乱世更容易出现,或许天真的孩童更容易传达上天的旨意,预言似乎在告诉人们,冥冥中一切早有安排。

 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些童谣了,当然了,宋朝没有《三国演义》,但是“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这些童谣的传唱程度和各自暗中指的是什么,可是人尽皆知。

 “既然如此,许先生,既然是你出的主意,你的聪明才智便又有了用场,请写几句童谣来吧!哈哈,只怕是那萧让金大坚要恨上你了!”

 张叔夜不禁笑道,他之前给萧让和金大坚送饭,萧让是浑身的墨汁,都快成黑人了,金大坚则是一身的胶泥,说是一个泥人也亳不过分,就连济州附近的纸价这两天都涨了,城外全是派出去活胶泥的军士,如此依旧供不应求。

 现在,又要弄出来这么多新的童谣,萧让那里先不说,金大坚那里又得重新去弄新的活字,工作量首接就翻翻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此之外,我看还有一种力量可以调动。”

 狄泉此时开口,使得许贯忠与张叔夜二人静听。

 “二位,可见过乞丐沿街乞讨吗?”

 狄泉这句话说完了,张叔夜没反应过来,但是许贯忠首接明白了。

 “寨主是说……”

 “没错,数来宝,莲花楼,打竹板,沿街叫!”

 狄泉说的,正是那些乞丐在平日里面沿街乞讨时为了能够乞讨,经常干的事情。

 莲花落,又称为莲花闹、莲花乐、落子、莲花板等,流传至今己有九百多年历史,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

 这种街头艺术表演者在古代多为乞丐,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演唱时大都是两人一伍,一唱一帮,各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为“莲花”状,助打节拍,内容主要以劝世文,民间故事等为主。

 而乞丐想要别人能够多给两个钱,肯定得编出来点好词来讨饭啊,是从南说到北,从北说到东,至于他们说的东西,那岂不是可以控制的。

 最重要的是,叫花子大街上沿街乞讨,说了两句话,唱了两句词,官府哪里管的着,就算是抓进了牢里也估计没地方放,叫花子没准还高兴呢,毕竟能吃两天牢饭啊,总比饿肚子要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