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没遮拦继打第二战,蔡子安南拳会北腿(第3页)
穆弘一手拳法打得十分漂亮,这身下盘功夫也是了不得!腿法如风摆荷叶,莲花吐蕊。变拳为腿,在力量上更胜一筹,而且拉开距离更加灵活,叶泫能随机应变,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你们南拳,有我们北腿厉害吗!”
穆弘看着吃瘪的蔡子安,不由得嘲笑了起来。
此时蔡子安心说自已要是败了,恐怕就不但是救不了余化龙的问题了,他们南拳也会被冠以不如北腿的称号了。
南拳拳系的形成,也曾受到北方武功的影响。从公元4世纪起,中国境内由北而南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移民。第一次是在两晋之际,当时就有一部分北方人辗转迁移到福建。第二次是在唐末僖宗时期,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兵5000人及大批眷属南迁至泉州、福州。
第三次是在两宋之际,南迁军民超过百万。以上三次移民,都是从河南出发。他们定居在南方的同时,也把比较成熟的北方武功带到了福建、广东一带。
现在的南拳拳术还较为落后,硬桥硬马,比较笨拙,扎马步不动如山,但是打起仗来不灵活,死板,南拳称其为稳马硬桥,它的步型、步法从外型而言,虽有高桩与矮桩、大架与小架之分,但都要求沉实稳固,做到高而不浮,低而不板。拳谚云:“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
而腿法稀少的情况下,他们的手法却无比丰富,南拳的
手法有拳法、掌法、勾手(鹤嘴手)、爪法、指法、肘法和桥法等。尤其是爪法、指法和桥法是区别于其它拳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南拳通常在步型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若干次上肢动作,故有“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之说法,然后力发于腰,南拳的发劲,要通过腿、腰、背、肩以及全身的协调一致,贯穿顺达。发劲时讲求先蓄后发,先收后放,“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所以南拳的力量澎湃,穆弘和他硬碰手臂受不了,但是打腿法他们就跟不上了。
后来是明代中期,另一位武学大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参加平倭战争,转战浙闽粤三省。戚家军曾在福建征战多年,并曾在福州、泉州等地驻防。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祖上六代都是军官。戚继光的武功当属于北少林一系。
在戚系军的武功训练中,所有的拳械套路都由他亲自编写,剔除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动作。戚家军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也必将使这种带有明显北方特色的武功对闽粤武术的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穆弘非常清楚,要想练好鸣鹤拳,首先必须破坏身上这种僵劲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发劲条件反射。
这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做到,除掉了身上的僵劲后,在训练时身体应保持有一种很自然的松劲,在发劲时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
当你懂得放松发劲时,说明在你身上已经开始产生武术中的柔劲了。当乘劲在你身上出现之时,也意味着你身上的僵劲已基本消除了。
蔡子安能把鹤拳练习到了这个地步,实属不易,但是他身上的反应也练得没有那么灵敏了,准确来说,条件反射没了,所以只要穆弘的攻击速度祖够快,他根本反应不过来。
此时的蔡子安真是要接穆弘的脚,还要防着穆弘的拳,因为穆弘的招式真是厉害,拳术精妙,不说,他的腿法凌厉,力道远比拳法要好得多,他现在也有点接不住了。
他有点后悔没拿兵器了,这个蔡子安的善用兵器是一条八楞铁锏,和穆弘要是用兵刃对决,就能免去现在的窘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