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苏洵 完(第3页)

 苏洵读完后,立刻让苏轼说,历史上的古人有没有类似的想法? 

 苏轼马上就回答到:‘汉武帝时期有个大全叫严安,反对国家已经虚弱至极的时候再对匈奴发起战争,这样的战争只会让某些大臣得利,而对国家有害。’ 

 苏轼认为严安的道理说明白了,但没有富弼说的透。” 

 刘彻:不是,这也能躺枪? 

 这个苏洵,教孩子就教孩子,别以为他听不出来,这是拐着弯的说自己后期穷兵黩武呢,我不打了还不行吗。猪猪委屈。 

 俞悦:“这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发出的观点啊朋友们,家庭教育恐怖如斯,程夫人给他们开蒙,苏轼教他们更深刻地看问题。 

 苏轼和苏辙从小讨论的都是国家战略级别的大事,研究的全是国书级别的文章。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苏轼和苏辙不成天才那才叫怪了呢。 

 更令人感动的是,苏洵教育孩子那更有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例。 

 作为孩子,贪玩是天性,苏轼和苏辙也不例外,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也偷懒贪玩,苏洵并不责备他们。 

 而是在他们玩耍的不远处,故作神秘兮兮地看书,俩孩子发现父亲在偷看什么。瞬间产生了好奇心凑过去了。 

 苏洵就赶紧把书给藏起来了,一来二去的,兄弟俩的好奇心被吊得满满的,终于有一次趁着父亲‘不注意’发现了他的秘密。 

 原来父亲看的是经史子集类的书籍,从此兄弟来面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所以我们说,好的教育,从来都是引导,而不是强迫。除了引导外,对孩子的爱更是能够温暖一生,鼓励一生的最好教育。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调皮,在自家后院挖出了一块大黑石头,开心无比。苏洵就用这块黑石,给兄弟俩一人做了一块砚台。 

 多少年后,无论苏东坡被贬黄州,被流放海南,直至在常州去世。 

 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这块父亲亲手制作的砚台,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温暖着他的灵魂,鼓励着他的一生。 

 少年时的苦难受,不一定能磨砺人,有时候他反而会让人的性格残缺扭曲。 

 而恰恰是充满爱的环境和良性的引导,更能真正成就健全的人格,真正成就伟大的人生。’ 

 草莓奶糖:只能说羡慕不来,这也太会了。 

 九州一色的霜:学废了,我也对我学生们用这套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