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奈老何(第3页)

 刘彻只好挑明了说:“丞相,朕一会儿要入住的行宫,你是不是得提前去看看?”

 “额……”

 赵周愣了愣,赶忙道:“是是,臣这就去!”

 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皇帝嘴唇动了动,终究是没说什么,转头看向大将军卫青。

 “禀陛下,召集关东各郡兵卒的军令已经下发,按照脚程计算,能在东巡队伍之前抵达。”

 “好。”

 皇帝这才满意,带着群臣前行之余,又扫向另一位,公孙贺随即拱手道:“臣在出京前派出加急文书,北方附属匈奴和乌桓,已经派了使者来。”

 “南方滇国、夜郎国、东越国路途较远,部分使臣仍在路上,半月之内必到。”

 “子叔办事稳妥。”皇帝再次颔首。

 公孙贺,字子叔。

 自打皇帝登基以来,三公九卿走马灯似的换,唯独这位潜邸旧臣,皇帝登基时,他高升太仆,几十年后,公孙贺仍然是太仆。

 这份‘稳’,属实不易。

 此时,公孙贺迟疑片刻,斟酌道:“陛下,南越国国主称病,并未回复国书。”

 一听这话。

 皇帝突然驻足,凝神看了公孙贺半晌,忽然冷笑一声,又重新迈步:“呵!”

 天子出巡,既是震慑国内,也是震慑国外,让南越国派使者来朝拜,竟然不来?

 这个大汉藩属国,大汉曾经出兵相助过的藩属国,翅膀属实有点硬了。

 对此,皇帝大踏步迈入车舆时,留下一句:“消息送去长安!”

 “喏。”

 车驾缓缓启程,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城池进发,任谁都看得出来,皇帝现在没功夫理藩属国的那些狗屁倒灶事儿。

 此时此刻,皇帝一心扑在东巡上。

 元鼎二年,八月末。

 长安君臣终于来到了这个‘鼎’的出处,在公孙卿挖出宝鼎的地方,皇帝下令,修建后土祠。

 并亲祀后土。

 是日,皇帝于此地留下一首《秋风辞》,诗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