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第241章 开科取士(第2页)
“呸!”
“小人得志!”
通往北阙的廊道上,车骑将军李广骂骂咧咧,丝毫不顾及周围时不时扫来的目光。
实际上,李广就是骂给周围人听的,他不爽,就要骂。
而旁边听到李老头骂声的……其中一位,也光明正大的回了,就两个音儿——
“哼哼!”
新任宗正韩说端着架子,皮笑肉不笑的斜了李家父子一眼,随后带着宗正府属官径直离开。
四周出宫的官员见状,全都默契的移开视线。
韩说与李广……不,准确来讲,是韩氏与李氏的仇怨,由来已久、人尽皆知。
攻打东越国时,韩说先李敢一步赶到东越国都,受了东越君臣的投降不说,还拿了唯一的封侯功劳。
当时李敢的心情是两个字:
“m的!”
他会有这般激烈的情绪,被人抢先一步是诱因,抢在自己前面的那个人是韩说,则是主因!
众所周知。
李敢是李广第三子,李敢兄长李当户、李椒都于多年前去世,其中李当户去世的最早,留下一个遗腹子李陵。
而李当户逝世前,一直担任郎官。
恰巧,韩说也有一位兄长,名叫韩嫣,同为皇帝近臣。
但不凑巧的是。
在一次随侍天子左右时,韩嫣举止放肆,李当户当众出手殴打,这一打,就打出了恩怨!
现如今,李当户已逝,韩嫣也被太后王娡赐死,李、韩两家的恩怨没有因为时间消弭,反而越积越深。
能与陇西李氏叫板的韩氏,自不是寻常之辈。
颍川韩氏。
在大汉的昌盛起于韩信……
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那个韩信,而是大汉开国初期、封地颍川的异姓王韩信,史称:韩王信!
而且不止如此。
李广的祖先能追溯到秦国的李信,韩氏的祖先同样能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且更显赫,乃是韩襄王之后!
宗族势力旗鼓相当,两家主事的人也都不是谦和的主,以后同列朝堂,估计有的闹腾……
前殿朝会结束后。
朝堂上、长安城里的动荡结束了,同时也就意味着,波及地方郡国的动作要来了。
例如,官学。由祭酒张安世主导,下发政令于地方郡县,开始成建制设立官办学堂。
按照地方层级,此类机构,在郡中称为‘学’,在县里称为‘校’,在乡中的称为‘庠’,在村中的称为‘序’。
将作府督办,地方配合,尽快完成官学修建。
教学科目、生源资格、经师品阶等等细则,皆由祭酒与天子一同制定。
与此同时。
另一件牵动天下人心的大事公之于众。
继征辟制、察举制之后,天子下诏,再增一类选官制度,施行开科取士,即:科举制!
诏令特别说明,科举与察举不同,察举所推举的孝子、廉吏,朝廷虽然会对其进行策问,实则轻考试,重举荐。
但科举。
重考试,直接省略举荐这个步骤!
也就是说,无需拿到太守的举荐信,凡是在明经(经学)、进士(辞赋)、明法(律法)、明字(文字)、明算(术算)等五科有建树者,皆可入京考试。
其中佼佼者选为朝廷官员!
诏令颁布,又经邸报刊印散布八方,天下有志之士,寒门、乃至没有门第的落魄之士是何反应,可
想而知。
一时间。
赶赴长安者,犹如过江之卿!
鉴于当年朝廷募士从军时,有诸侯王从中阻挠,没错,说的就是淮南王刘安,这一次,天子特地下诏:
“凡诸侯国子民,亦可参与朝廷科举,如有诸侯王暗中阻止,一经发现,休怪朕不客气!”
预防针打了。
倘若还有人往枪口上撞,那刘彻不介意让自己某个叔伯兄弟死上一死……
在长安愈发热闹之际,期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
皇帝颁布的科举五科中,像术算、辞赋,要靠的题目很直观,即便是律法科,选题的框架也必然是在汉律内。
可明经,即,经学。
这一科的考试范围,却得人为框定,其实就是皇帝选,而皇帝选的经义不止儒家《孝经》《论语》《公羊传》等。
还有《韩非子》。
后者,可是法家经义!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选选就好,就和太学五经博士,只有儒家的五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