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第246章 绣衣御史


 第246章 绣衣御史

 卜府。

 卜家虽然赐爵关内侯,可家族底蕴差些,又是刚迁来长安城没几年,断然挤不进尚冠里那等拔尖的贵胄聚集区。

 勉强在北第靠北处置办了一座宅子。

 “父亲。”

 卜式迈入后堂时,次子卜梁出门来迎,见父亲只是点点头,面色平淡,卜梁察觉到不对,挥手驱走下人。

 “父亲,可是陛下御驾亲征出了事?”

 他问话时神情紧张,卜式却很泰然,入了内堂坐定,随后才平静道:“陛下无事,匈奴退兵了。”

 卜梁心中稍安,脸上疑惑却未退去。

 “那……”

 既然无事,父亲为何这番作态?

 向来以和善富家翁示人的卜式,今天却显得心事重重,不复往日笑颜,脸上功夫都懒得做了。

 “唉。”

 端坐在榻上的卜式又叹一声,“为父非是忧心战事,而是忧心齐王啊。”

 卜梁脸色微变,纵然四下无人,他仍旧不自觉的放低声音,好似在谈论某种禁忌一般,“父亲何出此言?”

 “……据我观察,有过上次监国的经历,这次太子雷厉风行了很多,有些说一不二的味道了。”

 说到这儿。

 卜式眼神阴郁下来,“长此以往,谁还能记得陛下尚有他子?”

 跪坐一旁的卜梁听懂了,也沉默了。

 自己父亲如今官居御史大夫,可他的立场、处境,与当下的丞相石庆一模一样。

 石庆曾任太子太傅,教导太子多年,这层身份放在那儿,无论他以后调任何职,哪怕是三公之首。

 旁人也永远都会记着他身上的印记——

 前太子太傅!

 而卜式的境遇与石庆类似,甚至绑定的更深,卜式先任齐国国相,辅佐齐王,后任齐王太傅,教导齐王。

 始终绕不开一个‘齐’字!

 这等关联之下,你入了京,担任了御史大夫,旁人难道会忘了你之前的履历吗?

 不会。

 反而由于众多目光的注视,被钉得死死的!

 卜式很无奈,他知晓这一切都是谁在幕后推动,正所谓:天子让你争,你不争也得争!

 圣意在前,藏于内心深处的野望在后。

 卜式争了。

 太子宫与猗兰殿冲突时,他不仅坐山观虎斗,还推波助澜,效果很不错,李家失势,皇四子一系元气大伤。

 但也止步于此了,齐王最大的对手——太子宫,卜式多次尝试触碰,全都无功而返。

 此刻又见太子声威大涨,他岂能不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父亲,储君一事急不得。”卜梁替父亲斟上一杯茶,缓缓道。

 他心性年轻些,遭遇挫败反而比自己父亲更乐观些,也可以说是——

 少敬畏,多野心!

 “来日方长,一步步谋划,总能水滴石穿。”

 听到次子这话,卜式心中颓然稍减,回想起先前宣室殿内的情形,神情慢慢郑重几分。

 “吾儿说的是,急不得,有些事慢慢来。”

 “科举已经定制,将来两年一次,下次……”他看向自己次子,“你温一温科举所考经义,下一次也参加吧。”

 卜梁疑声道:“父亲不是说还需观望吗?”

 “局势明朗了。”

 卜式摇头,到现在这个程度,足以让他下注了,不止是卜家,朝堂很多大员之后估计也会跟进。

 朝廷第一次开科取士里,寒士占绝大多数,登科录取的进士也多是寒家子出身。

 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皇帝操纵的黑幕太大,至少光禄寺在初考第一遍评卷时,是严格按照才学来评的。

 之所以寒门进士多,究其根本,是参加第一次科举的寒门子弟基数大!

 换言之。

 参考的名门子弟,很少。

 刘德能来,是宗室按照皇帝的意思,在捧场;东方敬会去,是他父亲东方

朔要求的,同样是捧场。

 由太子献策,朝廷推动的第一次开科取士中,像刘德、东方敬此类考生,有,但不多。

 走科举,与走察举、征辟的道路不一样,又是第一次,前途很不明朗。

 即便是东方朔,不也只派了次子参加?

 大汉公卿之家,二千石、千石之家,他们族中后辈入仕的途径很多,对其而言,没必要跟一群泥腿子争条不安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