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六零怀了大佬的崽儿清春是金色锁链

第 87 章 长姐难为1


第一缕晨曦洒下来,照在人脸上暖洋洋。

远处码头一艘艘小型客船、运河船错落有致地停靠在岸边。

客船小的可载一百多人,大的民用商船可载五六百人。

纪樱穿着很朴素,一身青布衣裳,衣带是用一些彩色布条缝合起来的旧带子,系在细细的腰间,她头上包着普通妇人的青花头巾,将自己打扮得老气横秋,肩上背着大大的筐篓,手里还提着箱子。

里面装着书册,箱带子挂在肩膀上,手拿肩拎,沉死了。

她另一只手牵着一个童子,走上码头时,她回头望了眼那所谓的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这一次,她可不再还了!

老家的房子和几亩良田在父亲咽气时,被她一口气全卖了。

房子卖了五十两银子,家里的六亩田都是良田,以每亩七两银子卖掉,她手里现在有八十五两银,碎银装在她背篓里。

时隔数年,纪樱又一次站在这里,站在她人生的分叉口。

她回身望向奔波劳碌的扛夫,扛着货物在各个船板上来回穿梭。

她捏了捏手里两张河运大商船的船票,一咬牙,对穿着可爱的小童子道:“书宁,走吧,我们去京城!”

然后牵着十岁小弟纪书宁的手,走向那条可载五六百人的大商船。

没错!

她重生了,她不但重生,她还是穿越者。

纪樱原本现代人,赶工三天没合眼,劳累过度往桌上一趴,就直接过去了。

眼睛再一睁,胎穿了,与她现代时的名字一样,取名纪樱。

长大后的脸跟她原来的长相很像。

第一世穿过来,从小娃娃做起,作为一个孤儿的她还特别高兴,因为有了父母亲人。

但长大才发现,古代混饭难,女人混饭更难!

总之经历一番磨难,她最后年纪轻轻撞了柱子死了,死的时候才二十五岁。

再次睁开眼,她还是纪樱,但这回没有从小娃娃开局,而是重生在父亲去世的前夕。

她穿过来的家庭,说好,不算好。

说差,也不算很差。

算是寒门。

这个时候的寒门,指的是落魄的世家贵族。

纪家祖上风光过,出过举人,做过官,可惜到了纪樱父亲这一代,一下子落魄了。

叔伯死的差不多,只剩下父亲纪闻一脉。

纪樱母亲早亡,病死的。

纪樱直接划了重点,母亲早亡,父亲又病逝,这说明什么?

说明父母的基因都不太好,有基因病!遗传后代的几率很大,她需要好好保养身体!

母亲死后父亲一心科举,没有再娶,他考了十几年也只是个秀才,还不是禀生,无米无银,家里只有几亩薄田,他手无缚鸡之力,种不了全租出去了。

本来秀才办个私塾,好好教书也不缺钱用,不说发大财,至少温饱能解决。

可怪就怪纪家祖上风光过,到了纪父这一代,他总想着光宗耀祖,重回祖上荣耀,所以不死心地一直考一直考,三十多岁身体就不行了,大喜大悲之后病得起不来,私塾也只能关了,本来就薄的家底,因为生病买药,雪上加霜。

这个年代家里要有科举备考的学子,那就惨了,如果考不上,科考是个无底洞,平民百姓那点钱根本不够折腾。

寒门出贵子,哪有那么容易。

哪怕纪家祖

上蒙荫,也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何况那些农家子,他们连寒门都算不上……

出来一个,当真是万里挑一。

纪父一走,家里就剩两个孩子。

十五岁的纪樱,十岁的纪书宁。

小弟纪书宁跟父亲一样是个小书呆,但好在特别听话,他很听纪樱的话,因长姐如母,母亲在纪书宁三岁时过世,纪书宁几乎是纪樱一手带大。

母亲过世时纪樱也才八岁。

好在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八岁小女孩,她的灵魂来自另一个世界。

母亲去世后,她一个小人开始忙碌起来,父亲万事不管,只知教书和科考,再挤出时间专门教导儿子纪书宁功课。

其它的几乎都是纪樱一个人打理着,纪樱大学学的是建筑类专业,后来做了室内设计师。

这个工作太卷,出个设计图要熬好几天,加班没完没了,终于身体嗝屁了。

也正因为她经历过这么超负荷的工作。

所以照顾父亲吃喝拉撒,照顾小书呆吃喝拉撒穿衣服,都是小鼻嘎,不算什么。

而且家里就她一个女孩,一大一小两个人都不管事,所以凡事都她说了算,也还好。

两年工夫,她就潜移默化地将家里和书塾收拾亮亮堂堂,打理得井井有条。

书塾设在前院,作为室内设计师的她,赚钱的场所当然不能马虎,她将父亲教书的地方,用竹子编各种用具,巧妙摆置,设计的非常文雅,虽然花了一点小钱,但任谁来了见到这个书堂,都觉得舒服!会有种主人肯定是个有品位的人,学识很高的感觉。

加上纪父教书的本事确实不差。

纪樱又在前院笑脸迎人,各种话术拉拢着,所以附近有点小钱的人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只不过纪父惦记科举,三十多岁他一直没放弃这个目标,想考举人!三年一次,次次不落。

所以学生只维持三十个,多一个都不收,固定的人头数,也就意味收入少。

纪樱只得精打细算才能凑齐父亲科考费用,剩下的勉强维持家里生活。

还亏得这些学生过年过节会送些吃的肉来,勉强维持着。

但很快,纪小书呆也长大了,以前天天姐姐前姐姐后,凉了找姐姐,饿肚子找姐姐。

大了之后,就开始掉书袋说吾姐,说话也变得文绉绉,不过小东西长得还不大,天天又死读书,只知道跟人学着知书达礼,先跟她这个姐姐客客气气一番。

但人后被纪樱搂怀里稀罕,他也不作声,没人看着,他还是依赖地靠着姐姐,任姐姐疼爱。

长姐如母,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姐姐对小书呆来说那是母亲一样的存在。

不但关心他,照顾他,衣食住行样样周道,他心情不好了,不开心了,她会跟这小不点开解,小书呆就在姐姐照顾和父亲的教导下,健康成长。

他也确实是块读书的料子,记忆力上佳,才十岁就考取了童生。

纪闻就是在儿子考上童生后,高兴的不得了,说纪家后继有人!于是贪喝了两杯着凉了,结果越病越重,怎么治也治不好,大夫说他是压力太大,积劳成疾,一旦这股劲儿泄了,人一下子就不行了,最后钱也花了,人却没熬过去走了。

纪樱就重生在这个节点。

她不明白重生的意义,为什么偏要在这个节点活过来!

但重来一次,也不是没好处,至少她知道接下来几年的发展。

并且父

亲死后,家里马上就会迎来一波小人。

纪家现在只剩下纪樱和幼弟两个孩子,一个刚满十五岁豆蔻年华,还未出嫁,一个才十岁,家里又没有长辈,这简直就像两块上好的肥肉摆在那儿。

惹得人打主意,想要霸占纪家书塾的人不知有多少。

不过纪书宁年纪轻轻就是童生,不能明抢,于是开始使各种卑鄙手段,其中就有母家杨氏那边的人掺和,想要将纪樱嫁给远房侄儿,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垃圾东西。

取了纪樱,他就能顺理成章地接管纪家的一切。

想得美!

幸好纪樱芯子是大人,若真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早被她们下了套了,还是个卑鄙无耻的套。

后来,还是吃了点亏,被人压价将房子便宜出手,只拿到了三十几银子带着弟弟逃离此地,去了京城,投靠父亲生前一位好友,他们同期秀才,同窗十几载,关系极好。

不过这位好友后来中了举人,又考上进士,有时运有本事,搬去京城后,也没有和纪父断绝来往,过年过节时常捎东西来,这两年节礼还是纪樱安排的。

她考虑到对方是京城小官,油水不大,应该挺缺钱的。

所以节礼都送了些稍微值钱之物,对方也一直还礼来往,纪家虽窘迫,但那是因为纪闻三年一考,一次百八十两,把钱耗光了,其实纪闻书塾收入十分可观,每年光书塾的进帐就有六十多两,三年有两百两,加上小弟跟着纪父学习也省下了不少的钱,小弟要是再考上秀才,一家双秀才的美名,愿意送孩子过来读书的人就会更多。

收入也水涨船高。

可惜……

即使每三年收入两百多两,但供两个学子,平日耗费笔墨,还要买书,实在紧巴。

不得已,纪樱早早学习了一门手艺,刺绣,她虽然学得建筑,但绘画功底也不错,美术行业略知一二,又在现实世界见过太多花样子,所以穿越过来,无聊时也下了工夫学习了这一门吃饭手艺,至少学会了饿不死。

做一些帕子,荷包的什么的去店里售卖,也能赚点钱。

她绣的样子往往价钱比别人卖的更高,但一个月也就多个几两银。

还得添上父亲跟友人来往的礼钱,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