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窝不是大神
第337章 ,最后的挣扎(一)
听到自家老爹的打算,孔延训沉默了。
其实李自成的问题大明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尤其是在西南边境爆发大规模战乱后。
李自成竟然舍近求远跟入境广西的后黎朝大军打了起来,而没有趁机跟洞吾联手包围秦良玉。
更诡异的是,后来秦良玉成了五省总督后,第一反应不是清理在广西一代徘徊的李自成。
甚至连象征性的驱逐追杀都没有,反而直接集结五省兵力在云南西部反攻洞吾,直接就将老家云南扔在了大后方,完全对攻打安南的李自成不设防,似乎毫不担心李自成会突然率军掉头北上如今云南似的。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人意识到李自成可能跟朱由检有某种不清不楚的关系。
只不过没人敢抬到明面上说。
眼下,自家老爹突然想要模仿李自成,让他有些心动的同时,也有些迟疑。
“皇帝会答应吗?毕竟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当年是主动投奔满奴的,跟耿仲明、尚可喜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以眼下大明的局势,倘若没有朱由检点头,我们是当不成李自成的。
更何况,李自成现在之所以还没变成张献忠,那是因为西南边陲还有后黎等外番需要他去当开路先锋。
眼下满奴覆亡已成定局,辽东周边已无能与明廷交手的一合之敌。
我们就算想要替朱由检当马前卒,恐怕也无用武之地啊。”
“此事为父已经想过了,诚然,眼下满奴覆亡在即,但你别忘了,此次遭到覆灭的是聚集在建州卫的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后世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
至于建州女真的起源,这个比较复杂。
简单来说,‘建州女真’这个概念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个概念词起源于1403年,也就是永乐元年小朱头(朱棣)造反上位后,对当时盘踞在‘率兵江’(后世叫绥芬河,这是延续清朝的习惯叫的,在明代叫‘率宾江’,金代叫‘恤品水’,唐代叫‘来宾水’)一代的脱胎于元代盘踞在辽东一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个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遗族的恩封。
当时由于造反需要,小朱头借了这群前朝奴隶的兵,后来造反成功后,就把这群人安置在了这里。
并按照当年在这里建国的‘渤海国、率宾府、建州城’的旧习,将他们统称为建州卫。
至于这个渤海国,是我国唐朝中期分布于‘东北、朝鲜半岛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
始于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盛于762年唐代宗李豫,终于926年五代十国。
全盛时,辖境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大体上是被唐朝汉化的一个藩国。
‘率宾府’是那十五府之一,‘建州城’是率宾府内当时的渤海人建立的一座土城。
后来盘踞在绥芬河一代的女真人酋长‘阿哈出’在1403年跟着小朱头掀翻了朱允炆后。
小朱头就就地取材,用‘建州’这个早就烟消云散了近千年的古城名在绥芬河(后世牡丹江附近)一代组建了‘建州卫’,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这里的女真人跟地名挂上了勾,统称为‘建州女真’。
而建州女真内部,一共分有八个部落,分别是:
苏克素护河部、哲陈部、完颜部、浑河部、栋鄂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
其中前5部为满洲五部,后3部为长白山三部。
而这八部也是满洲八旗的前身,也是那所谓的‘八旗’由来。
据传,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组建八旗时,参考的就是这八个主体部落。
当然,这都是作者自己研究史料时琢磨出来的,对不对还优待考证。)
极东地区的东海女真(东海女真是当时明廷对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的称呼。
大致分布活动地区在今俄罗斯远东‘库页岛’一带,其内分为三支。
一支据说是后世我国的鄂伦春族。
一支叫北山野人,盘踞在‘外兴安岭’与‘鄂霍次克海北岸山一代,明清时期以捕捞各种海产进贡明清两朝为生。
其实李自成的问题大明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尤其是在西南边境爆发大规模战乱后。
李自成竟然舍近求远跟入境广西的后黎朝大军打了起来,而没有趁机跟洞吾联手包围秦良玉。
更诡异的是,后来秦良玉成了五省总督后,第一反应不是清理在广西一代徘徊的李自成。
甚至连象征性的驱逐追杀都没有,反而直接集结五省兵力在云南西部反攻洞吾,直接就将老家云南扔在了大后方,完全对攻打安南的李自成不设防,似乎毫不担心李自成会突然率军掉头北上如今云南似的。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人意识到李自成可能跟朱由检有某种不清不楚的关系。
只不过没人敢抬到明面上说。
眼下,自家老爹突然想要模仿李自成,让他有些心动的同时,也有些迟疑。
“皇帝会答应吗?毕竟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当年是主动投奔满奴的,跟耿仲明、尚可喜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以眼下大明的局势,倘若没有朱由检点头,我们是当不成李自成的。
更何况,李自成现在之所以还没变成张献忠,那是因为西南边陲还有后黎等外番需要他去当开路先锋。
眼下满奴覆亡已成定局,辽东周边已无能与明廷交手的一合之敌。
我们就算想要替朱由检当马前卒,恐怕也无用武之地啊。”
“此事为父已经想过了,诚然,眼下满奴覆亡在即,但你别忘了,此次遭到覆灭的是聚集在建州卫的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后世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
至于建州女真的起源,这个比较复杂。
简单来说,‘建州女真’这个概念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个概念词起源于1403年,也就是永乐元年小朱头(朱棣)造反上位后,对当时盘踞在‘率兵江’(后世叫绥芬河,这是延续清朝的习惯叫的,在明代叫‘率宾江’,金代叫‘恤品水’,唐代叫‘来宾水’)一代的脱胎于元代盘踞在辽东一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个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遗族的恩封。
当时由于造反需要,小朱头借了这群前朝奴隶的兵,后来造反成功后,就把这群人安置在了这里。
并按照当年在这里建国的‘渤海国、率宾府、建州城’的旧习,将他们统称为建州卫。
至于这个渤海国,是我国唐朝中期分布于‘东北、朝鲜半岛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
始于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盛于762年唐代宗李豫,终于926年五代十国。
全盛时,辖境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大体上是被唐朝汉化的一个藩国。
‘率宾府’是那十五府之一,‘建州城’是率宾府内当时的渤海人建立的一座土城。
后来盘踞在绥芬河一代的女真人酋长‘阿哈出’在1403年跟着小朱头掀翻了朱允炆后。
小朱头就就地取材,用‘建州’这个早就烟消云散了近千年的古城名在绥芬河(后世牡丹江附近)一代组建了‘建州卫’,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这里的女真人跟地名挂上了勾,统称为‘建州女真’。
而建州女真内部,一共分有八个部落,分别是:
苏克素护河部、哲陈部、完颜部、浑河部、栋鄂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
其中前5部为满洲五部,后3部为长白山三部。
而这八部也是满洲八旗的前身,也是那所谓的‘八旗’由来。
据传,当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组建八旗时,参考的就是这八个主体部落。
当然,这都是作者自己研究史料时琢磨出来的,对不对还优待考证。)
极东地区的东海女真(东海女真是当时明廷对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的称呼。
大致分布活动地区在今俄罗斯远东‘库页岛’一带,其内分为三支。
一支据说是后世我国的鄂伦春族。
一支叫北山野人,盘踞在‘外兴安岭’与‘鄂霍次克海北岸山一代,明清时期以捕捞各种海产进贡明清两朝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