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最后的挣扎(四)

 崇祯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负责追缴满清溃军的大明北军总督孙承宗、大明复辽伯祖大寿率军抵达孔有德、豪格、济尔哈朗等人盘踞的草河堡一代。 

 随后,双方在草河堡以西的草河流域展开激战。 

 最终经过半日厮杀,当日傍晚,以孔有德、豪格、济尔哈朗为首聚集的十余万满清残兵被孙承宗等人正面击溃。 

 孔有德、豪格、济尔哈朗三人率残军再次溃逃,三方回下因三人而聚集在草河堡的满清各族残兵则被明军趁机掩杀,死伤无数。 

 … 

 崇祯十三年七月一日,草河堡东北部百里处,孤山堡以东数十里外的辽关外,一处隐秘山谷中。 

 夜。 

 “……报!肃亲王急报!!” 

 “怎么样了!” 

 “禀镇国将军(武官正一品,一种无关专属的荣誉称号,政治意义类似于后世军队里的军衔。 

 这里指的是‘努尔哈赤第三子爱新觉罗阿拜’在现阶段中的官爵,也是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官爵)。 

 禀多罗饶余贝勒(努尔哈赤第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的官爵,至于这个‘贝勒’的含义,这是一个满清爵位称号。 

 最早源自两宋时期金国的‘勃极烈制度’,而这所谓的勃极烈制度,其实跟后世西方的议会制很像。 

 说的更形象一点,你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东汉末年大嘴组建的那个讨董连盟。 

 在政治形制上,这两个很像,都是一个盟主在上面领导,然后底下一群实权诸侯追随,遇到事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国的这个‘勃极烈制度’内所有的‘诸侯’都是他们自己人。 

 换而言之,跟袁大嘴那种跟一群狐朋狗友组建起来的联盟不同,金国这个勃极烈制度,是当权者跟自己的亲戚一起组建的,都是一家内部人。 

 当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采取的就是这种议政制度,他把当时整合来的建州女真八部整合为八旗,分别分给了自己的子侄,最终形成了那所谓的‘八王议政’。 

 后来皇太极登台后,八王议政制度逐步废除,连带着当时在八旗当贝勒的那些人也倒了霉,入关之后直接就成了个摆设。 

 所以,在满清入关之前,这个贝勒的含义极重,相当于咱们汉人概念中某一个部落的‘部落长’,或者你们把它理解成某一路诸侯王也可以)。 

 明军火器甚利,我军不敌,在往孤山堡逃败时,肃亲王殿下(豪格)命四殿下(叶布舒)率军断后。 

 四殿下(叶布舒)率军与明军交战于酒马吉堡一代,最终力战半个时辰后,因寡不敌众而阵亡,随行的两万正蓝旗精锐全军覆没。 

 目前,肃亲王(豪格)殿下正率领残军与恭顺王孔有德向孤山堡撤离,预计再有两个时辰就会抵达孤山堡。” 

 “什么?!” 

 “济尔哈朗呢?济尔哈朗麾下的镶蓝旗呢?!” 

 “禀将军,和硕贝勒在乱阵中不知所踪,麾下的镶蓝旗族人死伤大半。 

 奴才亲眼看到他们冲锋时被明人用一群会爆炸的铁球将炸成了烂肉,四五万人,连靠都没靠近就被炸死了大半。 

 他们不是人,明人简直就不是人啊,我们完了,聚集在那里的族人全完了啊!呜呜……” 

 “混蛋!!” 

 “这群蠢货,我说什么来着,我说什么来着!一帮蠢货,猪一样的东西! 

 豪格不懂事,济尔哈朗跟巴布泰也不懂事吗? 

 这都什么时候了,不趁着明军没追上来赶紧出关逃命,非要堵在那里想着那点残羹剩饭。 

 看看,看看! 

 找到了又能怎样?! 

 凤凰城几十万都打不过,现在几万就能打过了? 

 猪脑子,简直就是一群猪脑子……” 

 “三哥消消气消消气,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路是他们自己选的,落个如今的下场也是他们自己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再者对我们而言,这也未必是坏事。 

 如今经过这场惨败,豪格等人兵力大不如前,到时候动起手来,我们也相对容易一些不是吗? 

 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敲打敲打那群一心想要跟着豪格报仇的旗丁,让他们趁早死了那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