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二次元空间与异世界的区别,以及次元空间论(第2页)

 而人的认知规律是7天,因为一个人要养成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既定习惯,需要7天的时间。 

 所以,一个礼拜有七天,人死后要过头七,七七四十九为天数。 

 所以,一般世界位面的一次元空间运行规律是15天。 

 因为在人的认知中,有白天黑夜两个阶段。 

 所以,一个人有两种不受自己控制的行为规律习惯。 

 即:白天的行为习惯与晚上的行为习惯。 

 所以,一个人的个人世界观构建时间为14天。 

 所以,一般的一次元世界位面运行规律是15天一周期,即15天彻底成型。 

 多出来的那一天,是空间构建期。 

 所以,一般的一次元空间运行规律是15天,一般的二次元空间则以7.5的空间基数来搭建。 

 因为7.5之后的8,是一个人下一个行为认知的起点。 

 而7.5之前的7,是一个人上一个行为认知的终点。 

 只有这个7.5所代表的瞬间画面,才是一个人的感知与认知真正盲区。 

 即:一个人从出生睁眼看世界那一刻算起,到他7.5天(第180个小时、古代90个时辰)那一瞬间看到的画面或接触到的东西,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画面与物品,其它都是虚幻。 

 因为这一刻,正好是空间开始构建成形的空间裂变点,只要抓住这个裂变点,那么理论上就能破开一个人眼前的认知世界,实现空间穿越。 

 即:凿穿他面前的空气,让他面前的世界崩塌,然后让他直接进入他认知外的下一个世界。 

 但由于人类自身的认知局限(也就是7岁之前的记忆被抹除,现实中,我们每个人34周左右开始出现最早的记忆。 

 6个月时,记忆可以保持至少一天,9个月时保持一个月,2岁能够保持一年,4、5岁能记得更久。 

 但到了7岁,就会强制性淡忘之前的记忆,即便有,也是模糊不清,不受刺激的话很少能记起来。 

 这是一种机制,一种基因代码机制),很少有人能看透自己的‘7.5天’这一瞬间在什么时候。 

 所以就无法看到真正的世界本质。 

 所谓的洛书横纵15数,核心就在这里,这也是空间跃进的核心秘密,也是人类自身基因中隐藏的最大……】 

 (注1: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分每秒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就拿现在来说。 

 作者我现在看到的是我家,以及我的电脑屏幕,而屏幕前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你们的手机屏幕与你们的家。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证明你看到的世界跟我看到的世界在同一个世界? 

 你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你是谁,我们彼此相隔不知多远,所处的环境、认识的人、行为习惯、甚至身份都不一样,你又是凭什么认为我们在同一个时空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