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内情(第3页)

“这不可能!”赵兴难以置信道:“若是如此,那些盐商又为何会买?且从未有人告发?”

要是真按照白老太爷说的那样,那盐务的问题就太大了。

这说明整个负责盐务体系的官员几乎都有问题。

不然不可能瞒这么久,让他父皇一点察觉都没有。

“盐是官营的,盐商得先从朝廷买盐引才能有盐,有了盐引才能开设盐庄卖盐,谁敢告发?而且买到盐引的盐商,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同等数量的好盐,就更没人告发了。”白老太爷说道。

赵兴听完脸色阴沉,已经基本相信了白老太爷的话。

难怪大宋这些年人口激增,经济繁荣,盐务的收入却不增反降。

那些负责盐务的官员,收盐的时候缺斤少两,就能从盐户手里白得一批盐。

在盐中增加杂质,这样他们又能得到一批盐。

盐商从朝廷买到的盐,有着许多杂质,哪怕回去用筛子筛后去除了杂质,但是重量却会少很多,自然不乐意。

哪怕盐商想赚这份钱,只能忍着不敢告发,时间久了也难免会传出来一些风言风语。

但是拿到盐引的盐商可以用比朝廷还低的价格,买到同等数量的好盐。

如此一来,他们拿盐的成本并没有增加,相反得到的盐却比以前多了。

这样就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不管是盐务的官员,还是那些盐商,对于此事都会守口如瓶,闷声发大财。

许久,赵兴回过神来,说道:“多谢白员外告知,不知白员外的条件是什么?”

……

从白家出来,赵兴也没有玩的心思了,直接乘车回了皇宫。

整个盐务上下官员都有问题,可谓是触目惊心。

回宫的路上,赵兴在想,为什么盐务会糜烂成这个样子。

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缺乏有效的监督,且朝廷对于文官过于宽容,缺少了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