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烟花?九点睡觉睡不着

第415章 18000吨级的多向模锻水压机(第2页)

 屈菁菁在一旁小声嘀咕:“这老头,真是太狡猾了。明明知道很划算,却故意颠倒黑白。”

 陈夏则显得颇为镇定:“别急,咱们先听听他怎么说。”

 这时,五边大楼国防部部长佩莱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夏:“到时候,如果你们国内的航空公司无法经营国际航线,你觉得他们还会采购800架吗?”

 陈夏闻言,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尴尬。佩莱见状,立刻乘胜追击:“因此,我个人认为,你们陈夏的附属厂与其将巨资投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不如将资金用于更有价值的投资。比如,我们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图-204客机项目。图-204不仅已经取得了欧美的适航证,而且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只要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在这个项目上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就像我之前说过的,50年代我们就是合作伙伴,现在依然可以是最好的朋友。”

 “图-204?”陈夏皱了皱眉,随即坚定地摇了摇头,“恐怕不行。我们连基本的生产架构都没有,这样的合作不现实。”

 佩莱闻言,脸上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年轻人,难道我们之间的同志加兄弟情谊就这么不值一提吗?当初我能帮助你们建立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现在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有能力帮你们搭建起完整的图-204生产线。你们的fcnb-2000需要投入500亿人民币,而我们完整的图-204生产线,只需40亿……不,20亿人民币就足够了!”

 “20亿人民币?”陈夏并没有表现出兴奋或激动,反而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冒出了一句让佩莱差点吐血的话:“是不是有点贵了?”

 此话一出,在场的米国航空工业界高管和专家们的脸色都变得阴沉如水。陈夏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连忙解释道:“各位,别误会,我的意思是……哎呀,这怎么说呢……”

 陈夏似乎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刚开口又变得犹豫起来。最后,他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终于重新开口:“其实,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们的附属厂就一直在使用欧美产的数控设备。说实话,现在厂里的年轻人,除了那些七老八十的退休老技工,真的……”

 “没经验可以学嘛!”佩莱听出了陈夏话中的意思,不禁有些恼火,没等陈夏说完就打断了他,“而且,华夏的设备就真的那么好吗?别的不说,十米以上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机,他们会卖给你们吗?”

 这个问题让陈夏顿时语塞。佩莱并没有给陈夏回答的机会,而是斩钉截铁地说:“他们不会卖!但我们米国可以!只要你们陈夏的附属厂愿意,我们图波列夫设计局可以立刻将喀山飞机制造厂内那台全球最大的真空电子束焊接机搬过来给你们!”

 说完这番话,佩莱不再理会面色难看的陈夏,而是转头看向陪同的官员:“在这里,能做决定的就只有陈夏。之前我的言辞可能有些冒犯,但你也知道,同志间的争执往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我们看到了陈夏附属厂的巨大潜力,如果我们图波列夫能与他们携手合作,那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还请你帮忙联系一下陈夏同志,有些重要的事情我必须直接与他谈。”

 “这个嘛……”官员有些迟疑,他原本以为这次来访会是一帆风顺,却没想到陈夏的态度如此强硬。

 然而,佩莱却似乎并不在意,他以此为机会,开始尝试提高合作的价码,扩大合作的范围,并寻求更灵活的合作机制。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这次合作达到上级的期望。

 然而,让官员没想到的是,陈夏竟然直接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一言不合就转身离开,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接下来,陈夏开始展示他们的技术实力,从第四代风扇叶片到复合材料叶片,从12吨推力发动机到16吨推力发动机,再到柔性机翼……

 这一系列的技术展示让佩莱这个老外都感到震惊,更不用说这位陪同的官员了。他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这些技术成果上级怎么不知道?立项部门为什么没有这些重要的成果?自己到底是不是生活在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