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120小时(第2页)
在此之前,陈夏他们只能租用国外的商用卫星来进行气象预测。然而,别人的东西终究不如自家的用得方便。这些国外的卫星只能提供大致的气象走势,具体的预测还需要依赖地面监测站、探空气球等辅助手段。
然而,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地面的检测手段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捕捉到大自然瞬息万变的节奏,否则人类又何必发射气象卫星呢?
因此,这种气象预测的误差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对天气要求极高的航天发射领域。稍有差池,就可能错
过发射窗口期,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航天领域总是大国之间的竞技场,因为它考验的不仅仅是高端制造能力,还有完善的周边配套设施。
就像价格昂贵的芭比娃娃,光有一个裸娃有什么好玩的?至少得配上衣服、鞋子才能算是个整体。如果想要更出彩,还得多配几套服装,再加上场景、家具、护理等配件……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显然,陈夏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国家,但与米国相比,还是相差甚远,连叫板的资格都没有。
在场的记者们个个都是头脑灵活、反应迅速的人。他们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这次陈夏附属厂的发射可能会出问题。
于是,动作快的立刻掏出卫星电话开始报道,动作稍慢的也在赶紧斟酌措辞,准备把这个劲爆的消息传回去。大家都想在这个新闻上争个出彩,就算不能争第一,也要有个好表现。
其中,英国天空卫视的艾琳娜报道的消息最为耸人听闻。她直言这次发射失败将让陈夏附属厂破产,并沉重打击陈夏航天。她还评论说,一个技术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承揽如此高技术的商业业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并颐指气使地建议陈夏附属厂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妄想吃天鹅肉。
与八十年代不同,现在的通信设备已经相当发达。记者们有紧急稿件可以直接通过卫星电话发送回去,再加上海湾战争时米国cnn等广播电视的直播新闻异军突起,新闻传播的速度变得异常迅速。
“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屈菁菁气愤地说道。
“是,是胡说八道也得忍着。这些记者就会捕风捉影,正经事一点不干。我现在特别讨厌这群没脸没皮的东西。”陈夏说道。
“难道就任由他们这样报道吗?”娄小云问道。
“暂时没办法,先看看情况吧。报道还没出,但我已经能猜到了。”陈夏淡定地说道。
这些位于陈夏西场的外媒记者们的稿子发出去不到半个小时,欧美的电视媒体就已经在节目中插播了陈夏附属厂发射失利的文字新闻。一个小时后,深度的评论就开始霸屏。一个半小时后,专题报道开始出现。两个小时后,境外就掀起了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潮。
什么陈夏附属厂走投无路,什么陈夏航天技术落后,什么一家航空企业跨领域搞航天注定失败……等等言论层出不穷。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陈夏的航天技术不可靠、不成熟,根本承担不起为其他国家进行商业航天发射的任务。
“看来,我们是动了别人的奶酪了!”陈夏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境外的媒体报道。他草草地看了一眼,撇嘴笑了笑,就把手里的那份报道材料扔到了一边。然后他从沙发上站起身来,迈步走出了这间烟雾缭绕的会议室。
刚一出门,一阵咔嚓嚓的闪光灯就差点把陈夏的眼睛给晃瞎。好在他提前戴了墨镜,不然四五瓶眼药水都未必够用。
还没等陈夏适应这么大的媒体阵仗,英国天空卫视的艾琳娜就开始发难了:“陈夏先生,您对陈夏附属厂此次发射失败有什么评论?”
“评论?”陈夏呵呵一笑,然后脸色一沉,伸手指向艾琳娜,“fake news(假新闻)!”
接着他一招手,身后的两名陈夏附属厂工作人员立刻抬出一块大尺寸显示屏。
接通电源的瞬间,西场上空的云层动态图便跃然屏上。陈夏干脆利落,摘下眼镜,直接用手指着屏幕上的图像说:“这是我们陈夏附属厂自主研发的雷电—120长航时无人机提供的实时气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