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烟花?九点睡觉睡不着

第421章 炮兵航空化(第2页)

 只需几个架次,就能将舟桥旅的几台核心架桥车和战斗工兵迅速送达济水河畔。

 无论是时效性还是突然性,都能达到极致。

 在抗洪一线,指导员和林欣等人也只是想想而已

。但在距离一线不远的抗洪抢险前沿指挥部的楼顶上,舟桥旅的部队领导已经开始向查看陆航部队向一线吊运专用工程机械的总部首长诉说起来。

 “首长,您放心,三台10吨级的pt-50推土机,三台10吨级的bq-38吊车,再加三台10吨级的ps-12挖掘机。”

 “我保证在两天内完成第二道堤坝的加固任务。而且,这次直-8……哦不,是直-8plus!”

 舟桥旅领导说着,目光就瞟向了这次带队支援抗洪一线的陆航部队某部部队长凝光,询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凝光无奈,只能小声提醒:“是直-8plus,别忘了。”

 “对,就是这个直-8plus发挥了这么大作用。”

 “特别是它贴合我们工程兵部队的需求,所以我建议,给我们工程兵部队也配备几架,也不多,五架就够。”

 舟桥旅领导因为口音的缘故,这番话说得颇为喜感,特别是“plus”被他说成了“普拉丝儿”,有种土味的时尚感。

 然而,周围的各部队领导却没人能笑得出来。

 因为很明显,舟桥旅领导这是在公开向上级要装备,而且还是极具战术价值的超级装备。

 那可是吊装能力达到10吨,实用升限8200米,航程800公里,能承载32名全副武装士兵或18具担架,甚至能混装一辆搭载105mm无坐力火炮的212吉普车和22名全副武装士兵,或者直接在货舱内搭载8.2吨货物的重型直升机。

 没错,舟桥部队领导口中的直-8plus就是一款名副其实的重型直升机。

 这东西对一支军队来说,可不仅仅是为工程兵部队铺路搭桥的工程机械那么简单,其意义之大,早已超出了战术范畴,达到了战略的高度。

 因为想要陆军插上翅膀,没有重型直升机是行不通的。

 正因为如此,舟桥旅领导一开口就要五架。

 其他部队领导哪里肯干,一线作战部队还没怎么着呢,作为支援力量的工程兵就想要五架直-8plus,这怎么可能。

 于是,一位炮兵部队的领导当即就不满了。

 他毫不客气地开口怼了过去:“工程兵部队还是先等等吧,依我看,最应该装备的应该是我们炮兵部队。”

 “直-8plus货仓承载能力8.2吨,外部吊装10吨,复合装载吊装重量9.3吨,刚好是我们一个66式152mm加榴炮炮班的全部体量。”

 “5.7吨的炮,1.3吨的弹药,还有9个全副武装的炮班成员,简直完美匹配。”

 “说实话,当初半吊子直-15搭载86式122mm榴弹炮炮班做炮兵空中机动试验时,我就持保留意见。”

 “一来直-15不够成熟,二来86式的威力太小,口径才122mm,顶多算个师属火炮。”

 “66式152mm加榴炮,那可是集团军的宝贝重炮,要是能和直-8plus搭配起来,炮兵的战斗力简直能一飞冲天!”炮兵部队的领导越说越激动,连“一飞冲天”这样的词都冒出来了。

 也难怪他这么兴奋,直-8plus这种重型直升机对炮兵战斗力的提升,简直是明摆着的。

 “陈队,对于这次用直升机牵引火炮,你有什么看法?”屈菁菁问道。

 “我觉得,咱们现在急需这种重载武装直升机,运送问题一解决,火力自然就跟上去了。”陈夏回答道。

 “没错,这样就算战线拉得再长,我们的火力也能跟上战场的节奏。”

 “嗯,我不敢说一定能怎样,但我觉得这种牵引火炮更适合长距离作战,能协调远程火力打击,提升士气,做到战必胜,攻必克。”

 “我还是觉得咱们的无人机更给力。”安然插了一句。

 “但有些对地打击任务,还是牵引炮更靠谱。”陈夏反驳道。

 炮兵,特别是冷战后的现代化炮兵,除了保持强大火力外,更看重的是机动性。

 一方面,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需要炮兵能跟上节奏,随时提供火力支援;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反炮兵雷达等先进电子装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反炮兵火力的反应速度,炮兵部队很难在一个阵地停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