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损失一个亿(第3页)
拐过街角,钟正国走进一家小小的裁缝铺。这家铺子虽然不大,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裁缝铺的老板姓李,手艺精湛,为人和善,深受附近居民的喜爱。
此时,裁缝铺刚刚开门营业,李师傅正在整理店内的衣物。看到钟正国进来,李师傅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哟!正国啊,这么早就来了?”
钟正国微笑着回答道:“是啊,李师傅,我想请您帮个忙。“说着,他走到李师傅面前,接着说道:“麻烦您给我做两件中山装吧。”
李师傅看着空手而来的钟正国,心里明白他并没有带来布料。
这样一来,钟正国只能选择使用裁缝铺里的布料,而这意味着李师傅能赚到更多的钱。
想到这里,李师傅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他连连点头表示同意:“行嘞!没问题!那咱们现在就开始量尺寸吧。”
钟正国也不是没有,可是他空间里全是毛皮,现在也不适合啊!所以也只能让裁缝解决一切布料问题。贵就贵呗。
钟正国笑着说道:“那就有劳李师傅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师傅仔细地为钟正国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并详细记录下来。整个过程中,两人聊得十分融洽,笑声不时从裁缝铺内传出。
量完尺寸后,李师傅笑着对钟正国说:“好了,尺寸都记下来了。等做好了,我会通知你来取的。放心吧,我的手艺你还信不过吗?”
钟正国连忙点头:“当然信得过!那就麻烦李师傅了。”
正准备付定金的钟正国突然想起了刚才在街上看到的情景,于是好奇地向李师傅问道:“李师傅,你们家隔壁原来是做什么的呀?为什么不做了呢?他们把店面盘给谁了啊?这家新来的又是做什么的呢?”
李师傅笑了笑回答道:“说起我们隔壁这家原来的主人,那可是四九城顶有名的!
你们南锣鼓巷旁边,解放前不是有个宪兵司令部吗?这个店面就是北平宪兵司令的产业。
不过后来被军管会没收了。至于现在嘛,军管会打算在这里开一家供销合作社,里面卖的东西很杂,我觉得有点像军管会开的杂货铺,但好像也不完全一样,毕竟军管会这么大的招牌,总不能只卖些杂物吧?”
说完李师傅也是有点疑惑的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钟正国一听李师傅说供销合作社,就知道这是干嘛的。
毕竟大名鼎鼎的供销社,在往后几十年里,可是主宰了全国人民的物资供应。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供销社也是一些偏远山区最重要的物资保障,而供销社的物流销售网络,也是全国最牛逼的存在。
不过这个时候的供销社,才刚刚成立,只能算是一个试点,还不是往后那个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的庞然大物。所以现在的供销社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概念。
但钟正国心里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销社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957年,这段时间确实可以被称为供销社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供销社不仅成功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流网络,而且还成为了全国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物资的主要供应渠道。
当然,对于李师傅所说的“这就是个杂货铺”这句话,实际上也并没有错,但关键在于这个杂货铺可不是一般的杂货铺——它可是一个分布于全国各个角落、规模巨大无比的超级杂货铺!
所以李师傅对这家供销社并不怎么在意,毕竟只是个杂货铺嘛,在他看来,里面应该只有些日常的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最多也就是因为离家比较近,可以让自己少走点路罢了。至于其他的用途,他根本就想象不出来。
然而,李师傅却万万没想到,在他余生中,供销社将会成为他最常光顾的场所。